风波过后,“天穹”计划的推进仿佛卸下了一部分无形的枷锁,步伐变得更加坚实而迅速。石毅深知,必须用实实在在的,甚至超越预期的成果,才能彻底堵住悠悠之口,让所有质疑者无话可说。
在他的关键性技术点拨下,那种被命名为“龙鳞-1型”的梯度功能复合陶瓷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经过无数次配方调整和工艺优化,第一块巴掌大小、闪烁着暗金色光泽的样品被成功制备出来。后续的极端环境模拟测试结果令人振奋:它能轻松承受数千度的高温炙烤和瞬间的极寒冲击,韧性远超现有任何同类材料,抗氧化性能也极为优异。
当测试报告被秘密送往更高层以及空军司令部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不仅仅是一项材料的突破,它意味着空天飞机最核心的热防护难题看到了解决的曙光,整个“天穹”计划的可行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聂首长和刘司令员先后打来保密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欣慰和鼓励,也让石毅肩上的压力稍稍减轻了一些材料的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红箭旅下属的精密材料厂立刻开始进行小批量试生产的准备工作,相关的设备改造和技术培训紧锣密鼓地展开。
与此同时,空天飞机的其他子系统研发也同步加速。
基于石毅提供的变循环发动机设计原理图,动力研究所的专家们废寝忘食地进行着理论计算和核心机试验。
气动外形设计经过多轮风洞试验和计算机模拟,最终确定了一种融合乘波体与翼身融合的先进布局,能够在不同飞行模式下保持最优的气动性能。
空间站核心舱的详细设计也完成了。它是一个直径约四点五米,长度近二十米的圆柱体模块,内部划分为生活区、工作区、控制区和实验区。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设备一一能够循环利用水和氧气的新型再生装置,也进入了工程样机的制造阶段。
整个红箭旅,乃至所有参与“天穹”计划的协作单位,都沉浸在一片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氛围中。石毅作为总工程师,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不仅要把握大方向,还要频繁深入到各个分系统,解决具体的技术协调问题。
他的办公室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桌子上堆满了厚厚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孩子们在部队的成长也很快。他们不仅适应了严格的纪律和训练,文化课学习也没有落下一一石毅特意从高校“借调”了几位有真才实学的老教授,秘密为这些部队子弟和选拔出来的苗子授课。偶尔石毅抽空去看他们,或者接他们回家短暂团聚时,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明显的变化,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坚毅和自律。
家庭的温馨时光成了石毅忙碌工作中最有效的减压阀。陈雪茹四女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军一厂的工作也蒸蒸日上,成为了“天穹”计划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石毅的事业。这天,石毅正在审阅空天飞机着陆系统的设计方案,办公室门被敲响。
“进来。”
进来的是李参谋长,他脸上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兴奋和凝重:“旅长,西北试验场传来消息,“破天-01型验证火箭准备好了,可以进行首次亚轨道飞行测试了。”
石毅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终于好了!”
“破天-01”型火箭并非真正的空天飞机,它甚至不是可回收的。它的任务极其简单粗暴:将一枚安装了“龙鳞-1型”材料测试模块的模拟弹头,加速到极高的速度,再入大气层,以验证热防护材料在真实环境下的性能。
这是“天穹”计划启动以来,第一次进行实弹级的飞行试验,意义重大。
“通知下去,我立刻动身前往。命令试验场进入最高戒备状态,确保测试万无一失。”石毅迅速下令。“是!”李参谋长领命,随即又有些犹豫,“旅长,这次测试保密级别极高,但……会不会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