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得了太夫人的允准,愈发放开了放心大胆的找。
徐畹不掺和,跟着侯府开心又忙碌的过了年。
大年初四,徐畹和瞿元珪一早便来到侯府。只见侯府更忙碌了,喜气洋洋,比以前更喜气。徐畹到太夫人跟前,看她精神愈发的好。
太夫人心里有数,她大限要到了,看到现在的情形她很满足,于是放开了,不用再撑着,状态便好,当然也少不了小六媳妇的能耐。
太夫人也知道,等她走后老大也该走了,侯府失了支撑,但有小六媳妇在就不会倒,不会乱。太夫人现在是过一天算一天,每一天都要过得开开心心。
徐碗哄着太夫人开心。
瞿元珪察觉出什么,但他现在忙得很,只能是认认真真把事儿做好,尽量不出一点差错,就是最大的孝顺。
别人都在忙碌,连三岁的瞿希淳都忙碌,作为侯府玄孙,关注度很高。随着他外家越来越强,他身份愈发贵重。
郡主闲着。侯府有大房管,二房的三奶奶二姑奶奶帮忙,她和六婶在太夫人跟前。
吃完早饭,卢氏把莲姐儿、蔷姐儿都带上,她们也该定亲了,作为侯府的姑娘能选个更好的。虽然蔷姐儿要读书,但有好的就定,像熊夫人怀孕带娃都不耽误。
管家匆匆到太夫人跟前回话:“陛下特旨,将侯府诸有罪愆的全部赦免。命载二爷立即带着子侄回太夫人跟前尽孝。朝中还在议论,将国公爷配享太庙。”
太夫人目瞪口呆,还能配享太庙?这下估计有些人更坐不住了。
太夫人根本就不在乎那些人,配享太庙就配享太庙,像国公爷那么纯粹的臣不多。
估计等赐婚的圣旨下来,有些人就能明白原因,虽然尚公主不是全部。
郡主好激动!看来以后在侯府呆着最快乐,没人管她。
那些看似嫁的很好的,在豪门大族媳妇都不好当,像瞿清虹嫁个读书人,最是不要脸。
徐畹也高兴,皇帝这是想让老国公守卫他一万年,这不是实权但有实际利益,有时候挺管用。老管家满头白发,但还想替太夫人当差。
瞿元衡过来,谨慎的问太夫人:“配享太庙这事儿,有多大可能?”
太夫人很高兴,他稳得住,但宫里能传出话她却不能多说。
瞿元衡明白了,于是更忙了,该准备的都得准备起来。太夫人的后事也得准备起来,毕竟年纪这么大了,不能到时候一团忙乱。
太夫人的后事是侯爷在一手操办,静悄悄,不张扬,但圆满。
太夫人很满意,老大的性子和老二不一样,老大的儿孙和老二的也不一样,好在老二的儿孙都是老侯爷的后代,有像老侯爷的。她也不想大办,就算有皇恩也别大办。
徐畹就这么看着,吃着。
下人来回话:“有个老夫人要拜见太夫人,声称是燮二奶奶的姨外祖母。”
徐碗笑道:“这是给太夫人献长生不老药来了。”
太夫人无语道:“不见。怎么还来?”
郡主笑道:“等国公爷配享太庙了,大家更盼着太夫人长生不老。”
太夫人笑着教训道:“胡说,人哪有不老的?人得知足,老婆子现在很知足,能含笑九泉,去见国公爷也不算是没脸了。”
徐畹笑道:“国公爷早就投胎了,如今是个小伙子,看到太夫人都不认识了。”
太夫人一惊:“他没等等我?是等的太久了?”
徐碗问道:“太夫人和国公爷约好没有?”
太夫人一脸尴尬:“没有。难道是因为没约好,他一直不来带我走?”
徐畹笑道:“国公爷当年拼命上战场,不就是为儿孙好?怎么舍得带太夫人走?”
郡主很怀疑他们在胡说八道。
太夫人笑道:“那老婆子现在活够了,他要是还等我,我们就一块过奈何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