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封王仪式
“哼,那好吧。
看在卢植你和吕太尉的情分,我饶你不死。
我就只给你免去官位,你年纪不小,回家养老去吧!”
说罢,董卓便剥夺了卢植的官位。
为吕布封王这事,不光是董卓为与吕布和解而给出的答案,同样也是他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严而故意挑起的事端。
废刘辩而立刘协,这种先帝圣旨上写明的事,就算做了,也不能体现董卓的威严。但正因为白马之誓的约束下,董卓该封王照样封王,才显得董卓不同凡响。
随后,董卓便正式以刘协的名义下诏,封吕布为秦王,定都长安,将雍凉之地封为了秦国,加九赐之二的虎贲、斧钺,但不再于朝中担任太尉。
而就在第二天,董卓再次举行朝会,又授意尚书丁宫表奏董卓之前救驾,及拥立天子功劳,任董卓为太尉、前将军,同样加九赐之二的虎贲、斧钺,持节,封平阴侯。
这两个消息,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到了长安。
李悦和黄忠带回圣旨的时候,吕布也大为惊讶。
“我,吕布……封秦王?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将军您以后就是王了,还是大汉钦定的诸侯王!”李悦面带笑容对吕布说道。“不过,按白马之誓,非刘姓不得封王……接受朝廷的册封,真的合理吗?”任红有些犹疑地问道。荀攸此时默不作声,他不在意吕布封不封王,他也从来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表达意见。
但荀朗却站出来说道:“非刘姓不王,这确实是朝中的传统,但惩罚的也是那些册封他人为王的人。但主公如今并没有要求被封王,而朝廷却下了圣旨,尊奉圣旨历来是朝臣忠诚的体现,而如今主公尊奉圣旨,成为秦王,这并非主公不忠,最多是朝中出了问题。
圣旨毕竟是圣旨,我认为主公接受便是,只要主公作为诸侯王,依旧遵守为人臣子,将来若朝廷再提白马之誓,主公便主动辞让,这王位又不是不能退回。”
“是这么个理!”李悦赞同道。“我看,主公就接了这个王位吧。”
“嗯,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我接受便是。”
嘴上这么说,但吕布心里却很清楚董卓的用意。
董卓封吕布为秦王,却取消了吕布的太尉之位,由自己担当,其目的就是做一次利益交换,用在地方上把吕布捧到极高,换取自己可以随意在中央给自己升官。而且董卓也是个急性子,已经给自己封了官。如果自己此时推辞,那无异于打董卓的脸。吕布前世的记忆中,对诸侯讨董的记忆还是比较清晰的,董卓如今把持朝政,关东士人必不会甘心,如果此时吕布不与董卓合作,反而陷入内讧,无异于让关东人捡了便宜。
而抛开这些利害关系不谈,当秦王有什么不好?这是朝廷册封的,而且世人也都看到,不是吕布学曹操,逼着刘协册封自己,而是董卓主动给自己封的。
这董卓拉仇恨,自己拿实惠的事上哪找?
而且,封王就意味着官方承认了吕布可以与自己的手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君臣关系,之前冯翊太守关羽、扶风太守张辽等人对吕布的效忠,主要是按照东汉的道德体系,他们是吕布的故吏,且吕布作为州牧,对太守有着指挥权。
但当吕布成为秦王的那一刻,张辽、关羽作为太守,那就是秦国的太守,他们是秦臣而非汉臣。以后,吕布也就能名正言顺的管理自己的国家了。
封王本身是一件正式的事情,应当由皇帝正式宣布册封,并将作为王的玉玺印绶交给受封者。照圣旨的要求,封王的仪式被选在弘农。
十日之后,吕布带着两千并州兵随自己一同来到弘农,而董卓则带着小皇帝,及随行三千人,也一同来到弘农。
显然,双方也都做好了如果对方是忽悠自己,那么也可以有兵马保下自己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