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新的谋士
朝中大臣认为公孙瓒有勇略,又是幽州人,而且出身官宦世家,也算是关东士人的自家人,于是将他升为骑都尉,让他领兵抵御叛军。
但公孙瓒之前毕竟只是县令,以千石以下的官员去抵御全部叛军,未免不够保险。实际上,公孙瓒之前也只是指挥一些较小的战斗,而要攻破十余万的叛军,只靠公孙瓒恐怕不够。
就在朝中商议主将之后,又将曾经当过幽州刺史的刘虞推了出来,认为他在幽州有德义,能够拉拢乌桓人叛离张纯,为己所用。
而见皇帝要采纳任用刘虞的意见,吕布则又起身谏言道:“陛下,臣无法亲自出征,但身为太尉,应做武官表率。
刘伯安(刘虞)虽有仁德之名,但乌桓人降而复叛,也不是一两天了,臣以为,应当派遣一更有资历的将领,能率领大军战胜叛军,先取胜再招抚,才能长治久安。
臣愿推荐前护乌桓校尉夏育随同刘伯安一同前去,以确保在军事上不落于叛军下风。”
“嗯,朕觉得吕爱卿说得也有道理。
夏育啊……朕还记得他为朝廷立下的功勋,他跟着段颍平羌时,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羌人既然都不是他的对手,朕应该也能相信他能替朕抵御乌桓的侵略吧。”
历史上的张纯叛乱,朝廷实际上只用了公孙瓒作为军事主官去平叛,也并不是因为什么特殊的原因,因为历史上的同一时间,凉州还乱着,朝廷也没有主力部队可以派往东部。
但现在,因为凉州已经被吕布平定,那么也就没必要完全靠刘虞去招抚收买来解决叛乱了。而刘宏虽然不想让吕布出战,但允许吕布推荐的人出战还是可以考虑的。在刘宏看来,夏育是段频的人,吕布的前辈,年龄也不小了,在常人看来,夏育不太可能真心服吕布,而即便吕布真的想把夏育培植为自己的派系,夏育这年纪之后能活几年也是个未知数。
既然如此,让夏育这种老将在这个时机发挥点余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至少他的确当过护乌桓校尉,也算了解当地的情况。
最终,刘宏通过了吕布的提议,任命夏育为从并州征发五千人,督去幽州平定张纯叛乱。
夏育即将出征,他见到吕布,不禁跪地拜谢:“多谢吕公让我得以复出!”
“前辈不必客气,我帮忙,是看在前辈当年作战英勇,不畏困难,为大汉做出过贡献的份上。因此,我希望前辈能够取得胜利,不然,我也没办法交代。”
“是,我即便不惜性命,也一定会赢下来!”
看着夏育这精气神,仿佛突然就年轻了十岁,但吕布却不能因此放心。
“夏育,你想出战,我还有个条件。”
“呃……”夏育愣了下,说道:“还有条件?”
“是啊,你之前和田晏,在上书征讨鲜卑时,缺乏对敌人的判断,导致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发动了战争。前辈固然是一军之勇将,却并非能谋定战局之人。
但我如今的地位也不是很稳,关东士人都看我不顺眼,正等着我推荐的人失力后对我进行攻讦。所以,只是靠你的力量,我觉得正面能赢,但总体上却不稳。”
“那,吕公的意思是?”
“文和!”
“是,主公。”
吕布将作为自己属官的贾诩叫了出来,此时的贾诩也早已与吕布有过沟通,吕布便告诉了夏育他的计划“这位贾诩,贾文和是我倚重的谋士,有着不输给张良的韬略,虽然战场杀敌我更在行,但在智略上他并不输给我。
我人在朝中,不能亲自去幽州,所以,我会将贾诩拜为你的参军。
到了战场上,怎么指挥是你的事,但上战场前,在什么时候开始打,要打出怎样的效果,由他来决定。我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你在战场上的价值。
像当年讨平羌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