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留必招野兽探穴。若能设一守护灵兽,既警亦卫,岂不两全?
林秋盘膝凝息,唇齿轻合,运转【闻气】。
一时之间,森谷诸味层层剥落:腐叶的湿甜、松脂的辛香、岩缝苔火的苦涩……
他拣去凡俗之味,专听野兽异息。
可洞中仅余浅浅鼠腥与溜虫潮湿,并无灵性凶兽的独特“锋味”。
他眉峰微蹙,起身掸袖,沿藤蔓暗隙掠出崖口。
晨光才破,雾带未散。
林秋立于崖顶,丹田一震,气机如丝线牵缚,顺风探去百丈。
半盏茶后,林间依旧无所获,他干脆踏松针、越乱石,往西北低洼处探寻,那边洼水聚涧,常是蛇虫栖养。
林声寂寂,仅余鸟翼扑霜。忽然,一缕怪甜破雾而来。
似初春梅酿,却夹针芒腥辛,带着“碧血”般清寒。
林秋心头一动:“此气自带阴湿毒锐,且透丝丝妖韵,显非寻常毒蝎毒蜈。”
前方水洼幽黑,两株折松倒卧水面,枝影覆如病龙之骨。
他屏息探去,只见倒树根际,一条墨绿巨蛇盘若磨盘,鳞片暗覆幽斑,腹下散出淡淡青雾,正将一只灰狐绞得骨裂血涌。
那雾一沾水汽,水面竞凝出翠酥般薄霜,可见毒性霸烈。
碧雾幽蚺。
林秋昔年走山捕蛇,一眼便认出这等罕稀灵物。
此乃山志中寥寥记载的罕见灵蛇,独居寒潭,以雾瘴御敌,据云血可冶药、胆可制蛊,百年方能初化妖识,警觉异常,却也极护领域。
他目中精芒微闪:“能御雾瘴,又通警觉,正合守洞之任。”
林秋阔步近潭,足下碎石无声。
暖焰自周身荡开,将蛇雾逼退寸许,他隐约捕得幽蚺心跳节律,缓而谨、似鼓未敲。
再加上昔年“捕蛇人”积下的老辣手法,他自有底气,纵使此蛇毒雾侵骨,也休想近得他三尺。正筹划以束灵符封七成功体,忽见碧雾幽蚺双眸一缩,鳞鬣伏贴;沉重蛇躯竞缓缓俯伏,尾端盘结成环,昂首朝他一点。
竞似人臣叩首之礼!
林秋步势微滞:“这就纳头?”
幽蚺再度低伏,蛇信轻颤,似在奉献领地。
霎时,冰寒雾瘴自它鳞隙回涌,化作一团拳头大小的碧雾珠,静悬于蛇额之前,如甘露娉婷。分明是示弱,也是献宝。
原来,在碧雾幽蚺的感知里,万物先闻其烝后见其形。
林秋身上叠着双重气味:一缕清罡,如刃掠潭水,所至百瘴自裂;一缕温阳,似晨日穿寒泽,将蛇毒蒸成轻雾。
碧雾幽蚺的蛇之本能告诫,此辈若动,自己连蜕皮都来不及。
于是伏身请降,将林秋已视为“携雷抱日”的大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