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修行有三途。
其一炼形,称武修。武者以肉身为炉,锤炼筋骨血肉,拳罡刀势可裂山碎岳。
其二炼气,号气修,多为道门。道士引天地灵燕,布符役雷,踏剑凌虚,御风横空。
其三炼意,谓意修,多出佛门。
僧人返观自心,以神魂为刃,一念化锋,动念即杀。
此路最为稀罕艰险,无丹可补,无药可疗,稍有差池,轻则神魂裂散,重则身陨道消,是故意修常隐迹潜行,少显锋芒。
山坡上的碎剑铁屑仍在夜风里旋落,光寒如雨。
常惠道稍退半步,目光在林秋背影与空中残铁之间来回打量,听了师兄周垣的推测后,他的心中既惊且疑。
确实,此人御剑时竟无半分真气波动,若不是他等眼拙,那便只剩一个解释:意修。
“师兄,但他的气机与《清微内景》同源……”
常惠道迟疑。
“不过,若真是我派弟子,何以连面也不肯示?若非同门,他又如何悟得我派气韵?”
他皱眉,心中忌惮更甚,却强作镇静道:“此人若真是意修,怕是来历不凡,还是稳妥些好。”说罢,不敢再轻启攻势。
周垣抬声,却仍保持礼度:“道友,与我清微同源既非偶然,若是同门,回身一叙便罢,若有误会,亦好澄清。可否一言?”
那墨袍人依旧背对二人,肩头一纹不动,仿若未闻。
林秋暗中却将周垣二人的对话尽收耳底:他们已被自己“无真气御剑”所震,却仍未看透底细,心中忌惮又不敢贸然。
“若此刻转身相认,难免追根问底;若再沉默,恐引更多揣测。”
他思索着,衡量如何自处,呼吸沉稳若无波澜。
忽然,脚旁玄翎低啼一声,羽翎悄然收紧。
那一声极轻,却带着明显的惧意。
方才常惠道掌风与符劲交击,在它灵觉中犹若闷雷,至今余威未散。
周垣目光锐利,立刻捕捉到玄翎的细小反应,眉头轻挑。
常惠道也侧目,心生疑窦:若此人真是深藏不露的意修高士,他座下异禽理应随主心意,岂会因区区试探而惊惧?
二人目光在空中相触,都从对方眼里读到几分狐疑。
林秋察觉玄翎的躁动,指尖微不可察地在衣袖内点了点雕背,传去安抚意念,同时暗自一叹:此鸟方化灵不久,尚未习惯上位者的交锋气机,露出破绽倒也在所难免。
沉默片刻,那墨袍人终于开口。
嗓音被刻意压得低哑,尾音微带一丝振颤,仿佛从夜雾深处传来,与方才的寂静判若两人:“二位道友多虑了,贫道不过行脚观心,偶借此岭采一味夜生灵药,并无他意。”
他仍未回身,只抬起右手,指尖凝起淡淡意息,遥遥一点,示意脚边药囊:“幽芒玉叶已得,贫道即刻离去,不惊贵派山林。”
周垣眉梢轻挑:“既同源《清微内景》,怎不示名?”
墨袍人轻笑,声音依旧沙哑:“当年偶得贵派残卷一叶,苦参多年,自悟神魂一线,故气机相近。至于名号……意修忌显,留名无益,日后若有机缘,自会现真。”
常惠道冷哼一声,语气透出几分寒意:“此处乃我清微观护山之域,道友想来便来,想走便走,未免太将我观视同无物?”
墨袍人并不回头,嗓音依旧沙哑冷淡:“西岭山脉广袤千里,可并未刻着清微二字。贵派占山为王,不代表夜林灵药便姓清微。”
常惠道眸中寒光陡盛,袖底真气勃发:“好大的口气!敢在我护山地界放此狂言!”
言未尽,他已抬掌欲再出手。
周垣一步横拦,宽袖轻振,拦在常惠道身前,沉声道:“师弟,住手。”
常惠道侧首,压低声音:“周师兄,此人傲慢至此,岂可轻纵?”
周垣目光仍落在那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