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接过凝元丹,微垂首,指尖轻转银辉丹体,目光细细端详。
一缕幽香自丹丸上散出,他细细凝神,借助【闻气】捕捉其真气冷暖,又借【识性】在心中回溯药材配伍。
瞬息之间,已确信此丹品相无虞,可供炼气凝神之用,却仍沉默不语。
他拂袖轻回,拱手作揖道:“师兄一见如故,不必相赠。此礼虽诚,弟子素负贫寒,不敢受此厚礼。”
林秋心底难免生出一丝戒心:如此不请自来之馈,何价相抵?他在暗处记下来往之事,心念轻转。
魏仲恺见他谨慎,温声道:“师弟何必多礼?此丹本是观中储备,用以护持真传弟子,不当作买卖之资,更无他意。”
他缓缓道出心迹:“我送此丹,实因师弟乃沈师叔座下……”
原来,魏仲恺出身于乡间书香之门,自幼钻研丹道,门中颇有小成,却苦于无高门引荐。
在他仍是外门弟子之时,正仗沈如晦的一番举荐,方得入真传殿试,承下今日炼丹之任。
今观中炼丹秩序森严,每成一炉佳品,魏仲恺心中便感师恩难忘,故此以“凝元丹”相赠林秋,既为还情,也借以示诚。
林秋抬眸与之对视,见魏仲恺目光真诚,方才舒怀,收下丹药,拱手道:“多谢师兄厚意,林某铭感于心。”
魏仲恺又一拂衣袖,目光凝肃,言道:
“师弟,那清元丹虽能温养元气,亦含微毒。你今日方服一枚,又新得‘凝元丹’,须待清元之力散尽,方可再行服用。”
他告诫林秋,回去后务必先保存丹药,切莫心急,再试新丹,以免伤了根基。
林秋身形微顿,心知自身有妙术护体,再服丹药并无大碍,却仍拱手答道:
“师兄谆谆相告,林某铭记于心。定待一周之后,再行服用。”
魏仲恺见他诚恳领受,方才颔首:“此事为重,切记切记。”
林秋目送其背影渐行渐远,胸中微动:世人皆畏丹毒,而他自有化解之术,此细节恐师兄未曾料及。
轻风拂面,他回首一瞥丹房,心底暗下定论。接着转身,步入幽静山径,思绪纷飞。
观中之人,玄音凌似寒霜凛凛,处处设防;魏仲恺如暖风拂面,坦诚相待。
人心多面,处世须警而不怯,信而有度。自此登堂入室,亦当取其长,警其短,以不负今朝所托。
林秋见天色尚明,便折向借阅堂,心下暗道:
“这【过目不忘】一升,读书快了不少,也能多带些书回去,好尽快提升【书生】等级。”
偏廊静寂,借阅堂的老道童正伏案小憩。
林秋步近,忽闻老道童皱眉低唤:“前几日你所借诸卷,尚未归还,可知规矩否?”
语气颇带训斥。
言罢,道童侧首,却在一瞬间认出林秋胸前真传云纹与腰牌,眉宇顿开,如惊觉家中有客。
他躬身行礼,恭声问道:“师兄今欲借何经?”
林秋神色平静,只淡淡颔首。自成真传以来,曾数度见人见他初露徽印,态度骤变,此番亦不觉意外。
他正欲开口,倏然间眸光一凝,原来是悄然间暗运【感炁】,探视出道童体内气息。
只见那老道童气海真劲磅礴,肺腑如新,远胜衰颜所示,连沈如晦、玄音凌都远远不及。
此等体格修为,非寻常老叟可比!
难道另有身份?是那清云观主,抑或是观中另一位隐世高人?
他揣摩再三,道童却依旧躬身恭立,未露半分破绽。
他沉声道:“今欲取几部经书,归家细研,数量稍多,还请宽允。”
老道童闻言,微微点首:“请师兄入内,自行取阅。”
林秋拱手:“多谢。”
于是,他步入借阅堂,灯下书架数行,琳琅满目。
他随手抽下数卷,轻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