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顾虑。
片刻后,一道略带迟疑的嗓音响起:“请问……这位道长,可是观中当值?”
林秋目光望去,见院门外立着一名中年男子,身着粗布短褂,神情局促,左顾右盼后才壮着胆子走进来。
他进了院,却不急着靠近香案,只是躬着身,远远打量了他几眼,小心道:
“道长莫怪,俺家前几日屋里阴气重得厉害,孩子整夜哭闹,连鸡也时不时扑腾,不知是不是沾了什么邪气,不知道长可否帮忙?”
林秋点点头,起身取出自己所绘的“安宅符”与“宁神符”,依旧纸笔未干,符意尚在。
“此符可镇宅宁神,用净水贴于屋梁,日落前焚香三柱,连行三日。若仍无效,可再来问。”
那人双手接过,脸上露出感激之色,不住道谢:“多谢道长,多谢道长!这符要给多少银子?”
林秋摇头:“道门行符,原不求回报。你若心诚,可在门外香炉前焚香一炷,添香火几文便是。”
他很快目送那人离开,不多时,院门又响起。
这次是一名抱着婴儿的妇人,神色疲惫,低声道:“孩子夜里总哭,说不清是病是惊。”
林秋听罢,从香案上取出一张“宁神符”,为其净符压纸,吩咐使用法子。妇人连连道谢,焚香离去。
紧接着,又陆续来了几人。
有人梦魇不断、夜不能寐;有人行路犯邪、心神不安;也有店铺小掌柜,说店中近期总是摔物失火,他便给一张“安宅符”。
转眼日已西斜,香炉中香灰微热,原本冷清的观内,今日已陆续有人上门焚香祈愿、叩门问事,已有几分人气流转。
林秋略一思索,便心中有数,多半是昨日他与师尊一同回家的动静引起了波澜。
镇上的人虽不识仙师来历,但眼见那等人物连县使都恭敬相迎,自然将她归作高人一流。
而兴安观虽冷落,却毕竟挂着“道观”之名,旁人不管区别,只道都是修行中人,便干脆前来碰碰运气,也在情理之中。
直到天色渐晚,香案前再无人问事,只余香炉里最后一炷香缓缓燃尽,微光忽明忽暗。
他收拾案上残符与净水,动作沉稳,心想今日一整日虽未斗法、未动术,却比捕蛇行山时还来得专注与消耗。
忽觉心头微震,一行熟悉的提示文无声浮现于眼前:
【应人问事,以所学解人忧疑,行符施法,道业有进,职业“道士”经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