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方,看向一众军士说道:
“诸君,有谁愿与我一道殿后?”
一众军士此时都有些犹豫,毕竟此时跟着陛下,对他们来说更安全。
若是回去的路上遭遇叛军,建宁郡王可能还有命在,但他们这些士卒就说不好了。
“殿下,臣曾与叛军在潼关交战,愿随殿下一道!”
“好!是个义士!汝乃何名?”
“不才高适。”
【卧槽,居然是高适!就是写那个《别董大》的高适啊!】
【果然是大唐啊三步一诗人!不过高适会打仗吗?】
【没文化了吧,人家高适写的可是边塞诗,后来还当过节度使呢。
大佬大佬,你有空找人家高适要签名啊喂!】
李世民此时看见了弹幕也当没看见。他正要北上折返,然而太子李亨此时忽然找来,拉着他说道:
“我儿有孝心是好的,但若真的遇上叛军,也不可恋战。保重性命,及早脱身,与我会合才紧要啊。”
“...父亲放心,您今日之言我定谨记,绝不忘记。”
李世民压住直跳的眼皮,阴阳怪气地说着。
放心,尽早打这两个孙子一顿,他肯定会记得!
李亨总觉得儿子的语气有些奇怪,但是大难在即,他也顾不上多想,转头匆匆离开。
然而他却没曾想过,就是这一千人和两道旨意,竟然让他儿子建宁郡王一战成名,名动天下!
……
长安城内,天微微亮,大臣们心思沉重、长吁短叹地进入长安宫中上朝。
然而,待他们进入宫城之后,却顿时被眼前的一片混乱震惊了。
此时宫城之中,太监宫女一片混乱,全都在收拾着包袱逃难。还有人被推倒之后,怀里包裹很快被人抢去跑远。
宫里哭闹哄抢,早就乱作一团。
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原来陛下在昨晚就已经将他们抛在长安城内,早早逃命去了!
文武百官愕然。
这就是他们侍奉了几十年,为之殚心竭虑的帝王?
长安未破,就已经将他们这些大臣弃之如敝履,将他们撇下,自己一人秘密逃命去了?
“陛下都逃了,我们还在这里站着干什么,赶紧回家各自逃命吧!”
京兆府尹崔光远戚戚然说完欲走,但却很快被人拽住。
“你这说的什么话?如今陛下逃了,若我等再逃,长安城由谁来守?”
“我说的不对吗,哥舒翰二十万大唐精锐都败了,你我现在才几人,能守住什么?
还不如赶紧逃离,保住性命!”
“你我若是逃了,城中百姓怎么办?宗室和宗庙怎么办?
难道你我守都不守就直接逃吗?”
说这话的,是金吾卫将军程千里。他此时心中亦有气。
可是大唐的国都不能就这样丢了啊!
“那又如何?将军,我知道你忠义,但是你现在又能做得了谁的主?
你可有陛下可有旨意?”
程千里等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时任给事中的王维就站在后方,听着武将间的争执,一股愤慨无力之感沉沉地压在心头。
陛下走了,长安怎么办,他们又能怎么办?难道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长安被叛军攻陷?
“陛下旨意在此!”
争执间,李世民携旨而入。他目不斜视,大步流星走到文武百官面前,单手捧诏书说道:
“陛下已离开长安,但却令我便宜行事!虽如今潼关已破,但长安仍在,百姓仍在!
崔光远,你身为守城将领,不思备战却一心逃命,如何对得起你身后的长安百姓?”
崔光远被问得无话可说,一时讷讷。
若是放在贞观之时,李世民一般不会轻易杀人。但战时不同。
这些后代的长安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