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是根据工厂职工人数严格称重的。
吴大奎愣了一下,小心翼翼道:“做招待餐一般都是根据客人数量看着拿的。”
杨凌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那是以前,以后都要称。”
吴大奎没再反驳,直接将肉放到秤上称了一下。
“2斤9两。”
杨凌笑了,他从兜里掏出刚刚马秘书给的一万块钱。
六个人吃饭,光肉就两斤九两,这一万块钱买肉都不够。
以前干部们偷开小灶可是自己带食材,然后给轧钢厂出调料和柴火钱。
现在都这么明目张胆的吗?
“去吧去吧!”
杨凌摆摆手示意吴大奎离开。
他回到后厨,将那一万块钱递给刘兰道:“把这钱入账,然后你去二食堂,看吴大奎做小灶用了多少肉、多少菜、多少调料和柴火,一笔一笔的记清楚。”
食堂的粮食、肉、菜都是后勤处专人记账的,食堂自己需要记账的部分都是买些诸如调料之类的小东西,刘兰一直兼职着食堂的记账员。
刘兰虽然不明白杨凌为什么这么做,但还是点头接过钱。
刘兰离开后,杨凌问吴明:“现在咱们厂开小灶都这么明目张胆了吗?”
杨凌记得以前干部们开小灶都是在下班后,还从没有大晌响午的就敢大吃大喝。
吴明点头:“也是今年才开始的,咱们厂并入了石景山炼钢厂,经常会有老大哥那边的专家来指导,总厂和部里也经常来人,开始只是给老大哥的专家开小灶,后来厂领导也跟着开。”
杨凌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话。
晌午时,杨凌才发现,一食堂和二食堂之间之前闲置的小房子,被收拾了了出来。
里面摆了一张大圆桌,看来是专供开小灶和招待餐所用。
对于厂领导带头大吃大喝这事,杨凌虽然心里鄙夷,但也不会闲着没事去举报给自己找麻烦。没有了战争侵扰,杨凌的生活又将回到几年前那样轻松惬意的状态。
轧钢厂后厨的活要比沈州红星饼干厂重。
但是这跟只管动嘴的扬大主任没有任何关系。
吴大奎见杨凌没再找他的麻烦,也终于把心放在了肚子里,不管在厂里还是院子里都绕着杨凌走。倒是刘志远,三天两头的就要搞招待餐。
每次都是雷打不动的给1万块钱,然后一帮人大吃大喝。
杨凌只是默默的让刘兰每次都记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