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科举是什么?”
大秦,始皇还停留在李遵顼和刘秀考试这一个过程上。
对他而言,这是一个较为陌生事物。
“陛下,依臣之见,科举恰似稷下学宫招收弟子。学子们需通过层层考核,方能踏入这知识的殿堂,潜心学习。”李斯闻言,微微躬身,思绪迅速回溯到自己在稷下学宫求学的岁月。
“至于状元,应是考核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众人中的魁首。”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官办的高等学府,汇聚天下贤才,学术氛围浓厚,影响力辐射四方,李斯师从荀子,也是有过上学经历的。
“臣曾于稷下学宫研习,老师们常以各类考题,考验弟子们的学识与才思,众人在答题中一较高下,分出优劣。”
李斯回忆着过往,试图用始皇熟悉的事物来阐释科举的本质。
“原来如此。”
秦始皇若有所思,眼眸紧紧盯着天幕,努力消化着这些信息:“这般说来,这刘秀与李遵顼,都曾于类似稷下学宫之处,刻苦钻研,提升自我,而后凭借所学,登上皇位。而后世之人,竟是以这科举考试,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高低?”
“不仅如此,陛下。他们似是通过科举考核,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堪当大任,甚至将考核成绩,作为治国治军的重要标准。”
李斯见始皇似乎有所领悟,赶忙补充道:“就如那李遵顼,凭借考核第一的佳绩,向皇帝证明了自己的才能,进而掌握军权。”
“后续,又发动政变,登上皇位。看来,后世是以此法选拔官员。”
“选拔官员?”
秦始皇看向大秦的文武百官,对于科举选官之法,他并未表现出太多惊喜。
此时的大秦,人才储备极为充裕,六国旧臣中有不少能臣志士,大秦军功集团更是猛将如云,在他看来,暂时无需依靠科举来选拔官员。
……
“不是……”
“他朱由校好歹是皇帝!”
“怎么能成不学无术的典型?”
大明,洪武朝堂。
林啸这个先扬后抑,将朱由校放在了学习不好的典型一出,朱元璋他们就有些脸红坐蜡了。
“咱设置的大本堂呢!”
朱元璋有种家长式的恼火,拳头又硬了:“不可能朱棣那家伙,登基后废除了吧?”
没读过书的朱元璋,知道读书重要性,所以对后代的学习抓得比谁都要紧,还特地在皇宫设置了皇子读书的专门大本堂,现在出了朱由校这个反面典型,让他对朱棣更加恼火了。
“不是,什么情况?”
“朱由校学习不好?他好歹是皇帝,怎么会丢脸丢到后世呢?”
永乐朝,朱棣也有些坐不住。
……
“朱由校,这个皇帝谁能说出他的外号?”
课堂上,林啸没直接爆破朱由校,而是再度期待的看向其他同学。
“老师,就别卖关子了!谁不知道,朱由校是著名的木匠皇帝,文盲皇帝!历朝历代,就他学习最不好了!”朱小章毫不客气戳穿了林啸的故弄玄虚。
“朱小章,就你懂得多,让其他同学表现一下啊。”林啸瞪了朱小章一眼。
“好了!”
林啸回归话题,调出了朱由校有关知识背景:“就是朱小章说的!朱由校比较出名的一点,就是他在当皇帝之余,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木匠!然后,大家记住他记三点就行了!”
“其一,他堪称木匠皇帝,在位七年,近乎六年半的时间都沉迷于木匠活,其制作的家具,工艺精湛,备受欢迎。”
“其二,他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正是他的亲弟弟。”
“其三,他身边有个臭名昭著的太监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至于文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