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墙壁上留下这种特定腐蚀痕迹的,必然与特定的工业活动或存储有关这大大缩小了范围,指向了存在小型化工厂、电镀作坊或者曾经存储过腐蚀性化学品的区域。而人质是从美孚新邮被劫走的,绑匪从劫走人质到发给警方视频间隔时间并不长,这说明他们没有走太远。
我判断,劫匪就藏身在美孚新邮附近几公里范围内。
而这个范围,符合这一特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河、旧墟一带的老工业区边缘。”
众人纷纷点头,这个切入点非常专业。
“其次,是右上角窗外极其狭窄的一线视野。”
陈正东在右上角画了一个小小的窗户轮廓,并在窗框边缘画上一些扭曲的线条:
“虽然窗户被灰尘覆盖,但窗框边缘暴露的铁皮锈蚀形态非常独特一一锈蚀得如同枯树根须般扭曲、蓬松,带有明显的“层叠剥离’特征。
这种程度的锈蚀,需要长期暴露在高湿度、高盐分的海洋性空气中,并且缺乏维护。
它带有强烈的地域烙印,主要出现在沿海且年代久远(至少二十年楼龄以上)的公屋或唐楼建筑上。结合上一点,新河一带靠近海边的几栋老式唐楼,可能性激增。”
陈正东停顿了一下,让信息消化。
办公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所折服。
“第三点,”
陈正东在画面边缘画了一条横线和两个小方块,解析道:
“窗外更远处,画面几乎压缩到极限的地方,有一根“细线’。
放大后确认是晾衣绳。
关键不在于绳子本身,而在于绳子两端固定的位置一一隐约可见极其独特的、凸出的水泥墩结构。这种结构,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港岛政府兴建的特定批次“工字型’公屋的标配设计,用于加固晾衣架承重。
这种结构在后期建筑中很少见,又是一个指向性极强的地域特征。
符合这一特征的楼宇,在新河一带,目标范围已经非常小了,基本锁定在“新河楼’及其相邻的两栋。“最后,”
陈正东在右下角画了一截弯曲的水管:
“画面右下角暴露的一小截水管,弯曲角度非常生硬,呈不自然的“L’型直角弯折,像是被重物猛烈撞击所致。
这种非设计、非正常使用造成的损伤,往往发生在搬运大型设备或发生激烈冲突的场所。
结合前三点的指向:老工业区边缘、沿海高盐雾老旧唐楼、特定公屋结构
“新河楼’作为曾经底层工人聚居、环境复杂、管理相对混乱的区域,出现这种痕迹的概率远高于其他相对“干净’的住宅区。”
陈正东放下笔,总结道:
“所以,当我把录像中捕捉到的这四个关键环境细节:
特殊腐蚀墙皮、高盐雾特征锈蚀窗框、老式公屋晾衣水泥墩、非正常撞击弯曲水管一一与西九龙地区的纸质地图进行叠加比对时,符合所有特征的区域,只剩下“新河楼’及其紧邻区域。
至于具体楼层和房间号,录像本身没有直接线索,但根据常理推断,绑匪需要相对隐蔽、视野可控且方便撤离的房间。
中层(避免底层过于暴露和顶层不便控制)的可能性较大。
三零八房,是在我们突击前,结合楼宇结构和现场快速侦查后,由前线指挥官(指白若雪他们)最终确定的。”
陈正东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步都基于现场痕迹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建筑、化学、刑侦地理),没有半分玄虚,却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整个办公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惊叹。
“我的天……这观察力,简直是人形显微镜!”蓝志杰喃喃道。
“太强了!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意义!陈sir,您这脑子怎么长的?”陆少军由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