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着那纹丝不动的牢固。
另一边,米安定已经拎起了一件美制的凯夫拉避弹衣,深橄榄绿色,衬里是崭新的黑色尼龙。他用指关节轻轻敲了敲胸前的硬质插板,发出笃笃的闷响,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赞许:
“比我们反黑组那批老古董轻多了,防护面积也大了一圈……邝sir这是把总署压箱底的存货都掏出来了。”
梁小柔则更为细致,她拿起另一件,翻看内衬的防刺层,手指仔细捻过纤维的编织密度,严谨专注得如同在实验室分析关键物证。
真正的震动来自于武器区。
当三支德国造H&K MP5A3冲锋枪被从枪柜深处取出,那流畅冰冷的黑色枪身,立刻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朱华标一个箭步上前,几乎是从警员手中“夺”过冲锋枪。
那沉重的金属质感落入手掌的瞬间,他眼中压抑的火焰“腾”地一下燃到顶点。
朱华标熟练地一拉枪栓,“咔嗒”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在空旷的仓库里异常响亮,带着一股可怕的杀伐之气。
“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理论射速八百发每分钟,”朱华标的声音低沉下去,他抚摸着枪身散热孔:“真正的巷战绞肉机……教授,等着吧!”
无需言语,杨家聪已经默契地伸手,接过旁边警员递过来的长条形弹匣。
这位未来的飞虎队精英,手指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一枚枚黄澄澄的9毫米子弹被流畅地压入弹匣,发出细微而连贯的“咔哒”声。
紧接着是配枪。
每人一把奥地利格洛克17手枪,外加两个沉甸甸的备用弹匣。
周家荣掂量着手中这把线条硬朗的黑色手枪,又掂了掂那两个备用弹匣的重量,嘴角扯出冷硬的弧度,像是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往事:
“嘿,在红嘞那边,多申请几颗子弹,报告能写到你手抽筋!跟着陈sir?”他扬了扬手中的枪,兴奋道:“不仅从点三八换成了格洛克17,弹匣还直接翻倍!”
卫英姿早已将其中一把格洛克17,插进大腿外侧的快拔枪套,闻言利落地一个旋身,动作干脆漂亮:“追车搏命的时候,单手换弹匣的速度就是生和死的距离。”
陈小生没去凑武器堆的热闹,他拿着不知从哪儿摸出来的一个银色小卷尺,正弯腰围着其中一辆皇冠防弹车的后备箱忙碌。
他拉开厚重的后门,仔细丈量着内部空间的深度和宽度,嘴里还念念有词:“深度一米二,宽度……嗯,足够了。鉴证箱、便携式信号追踪仪、紧急医疗包……教授那帮人搞通讯车?正好,咱们也给他备上一辆!”
他直起身,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缜密计算后的笃定。
徐飞独自站在稍远一点的光影交界处。他拿起一把格洛克17,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比划,只是闭上眼,食指虚扣在扳机上。
他似乎在用指尖的皮肤感受那细微的金属纹理和弹簧的张力,片刻后,他才睁开眼,声音没什么起伏,却一针见血:
“扳机行程很短,大约三毫米,比点三八左轮敏感太多,利于快速射击,但新手……容易走火误触。”马孝贤则站在一辆皇冠车旁,专注地调试着车内那台看起来颇为复杂的警用电台。
他旋动旋钮,耳机紧贴着耳朵,凝神听着里面细微的电流杂音和偶尔跳出的频道呼号。
调试完毕,他摘下耳机,神情异常严肃地看向陈正东:“陈sir,四辆车的通讯必须分三级加密。教授团伙的能量很大,不排除他们拥有警用频段的监听设备。”
钱雅丽是所有人里最兴奋的一个。
她正把一件战术背心往身上套,上面布满了各种MOLLE织带挂点。
她一边把伸缩警棍、手铐、强光手电、备用弹匣包一股脑地往上面挂,一边还嫌不够似的用力按了按,小脸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师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