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正在通过检阅台,皮鞋踏地的声浪如同海潮,而他就站在这风暴中心………
上午十点整,皇家香港警察银乐队奏响《天佑女王》前奏。
警务处副处长林家昌缓步登上橡木打造的检阅台,他的礼服上,三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在阳光下泛着暗哑的金光。
这位年近六旬的警界元老身材微胖,但腰背挺直如年轻时在廓尔喀步枪队服役的模样。
今天,原本是要由警务处处长亲自来检阅见习督察结业会操的,但处长因紧急公务飞往伦敦来不了,只能由警队二把手警务处副处长代替。
林家昌左手持着象征警队最高权力的乌木权杖。
这是1844年,首任警察总监梅含理传下的文物,杖头镶嵌的皇家徽章已磨出包浆。
“立正!”
随着副官警司一声令下,全场骤然肃静。
八百名学员的皮鞋跟碰撞声,如同惊雷,惊飞了校场边缘木棉树上的白鹭。
林家昌的嗓音透过老式EMI扩音器传遍校场,带着殖民地上流社会特有的牛津腔:
“今日,不仅是结业仪式,更是香港警队未来的起点。”
他刻意停顿,让这句话在维多利亚港吹来的海风中回荡。
这个开场白暗含深意一一自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警队正面临历史性转型。观礼席上的英籍高官们交换着眼神。
林家昌的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方阵,在掠过陈正东时微不可察地停留了0.3秒。
这是老警察审视人才时的特有节奏。
林家昌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将会是警队“重点培养对象”。
陈正东在前段时间,就已经进入他的视野。
林家昌的权杖在地面轻叩三下,金属包头与花岗岩碰撞的脆响,让后排学员不自觉地绷紧肩线。校场东侧的旗杆下,两名戴着白色手套的仪仗队员,开始匀速拉动绳索。
米字旗与警队旗升至顶端时,林家昌突然改用粤语:“记住,你们肩章上的星徽不是装饰品。”他左手无名指的婚戒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银线。
此刻权杖指向陈正东所在方位。
仿佛无意间为黄炳耀、陈正东VS龚政和、龚林轩的这场关于施礼荣盾荣誉的隐秘角逐,落下注脚。皇家香港警察银乐队奏响《掷弹兵进行曲》时,典礼进入核心环节。
一位高级警司手持烫金名册登上检阅台,他左胸佩戴的1978年港督嘉许奖章,在阳光下闪烁。扩音器传出带着静电杂音的宣告:“现在宣读,通过标准11升级考试的学员名单:李一龙、陈正东、叶国欢、龚林车……”
被念到名字的八十名学员,在万众瞩目中依次出列,皮鞋跟的碰撞声如同机关枪点射。
身着白色礼服的仪仗队员托着红绒托盘走来,上面整齐码放着八十对督察肩章。
每对镶有两颗铜制军星,这是香港警队自1960年代沿用的阶级标志。
陈正东注意到托盘边缘刻着“HKP XXXX”字样,这是警队在暴动后特别定制的仪式用具。“换衔仪式,开始!”仪仗队长官的口令划破空气。
学员们互相为对方卸下见习督察肩章,当龚林轩颤抖的手指碰到陈正东的衣领时,两人目光短暂相接。陈正东清晰看到,对方瞳孔里映出的自己。
他这个来自深水埗美荷楼的穷小子,此刻正把两颗军星稳稳按在来自警察世家、又是剑桥高材生的龚林轩肩头。
“接下来,将宣布荣誉警棍获得者。”
高级警司的声音突然提高八度:“按成绩排名如下”
他浑厚的声音通过老式EMI扩音器传遍校场。
观礼席上的龚政和突然坐直身体,他的鳄鱼皮鞋尖无意识地点着柚木地板。
当第十名马昊天的名字响起时,这位九龙城寨出身的悍将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