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蔡元祺将绝密档案袋摔在金属桌面上,震翻了放在桌上的钢笔。
他展开的卷宗露出“赤柱国际银行劫持案”红头文件,但更令人窒息的是文件右下角盖着的“政治部核准”钢印。
——这意味着考题已涉及殖民政府核心利益。
当蔡元祺说出“M16突击步枪”和“英国领事馆职员”这两个关键词时,另一位总警司突然起身拉上了防弹玻璃处的窗帘,战术简报室瞬间陷入了“孤立”。
蔡元祺继续介绍:
“案情基础:模拟1986年8月发生的真实劫案改编,歹徒控制银行金库区并设置爆炸物,人质……
你们每个人要考核的内容侧重点,是有区别的,拿到的资料也有所区别。
余下具体情况,你们拿到各自对应档案后仔细阅读了解。”
陈正东、方洁霞、何尚生、李鹰等七人都听得非常认真。
“推演流程:
你们拥有10分钟进行案情阅读(含建筑平面图、人质名单等);
15分钟口头方案陈述(需覆盖对应的狙击部署、强攻路线、谈判策略、媒体公关策略等);
5分钟突发变量应对(评审组随机注入:如歹徒要求直升机/人质突发心脏病)等。
评分标准:
战术可行性(40%);
政治敏感度(30%);
团队协作预案(20%);
时间控制能力(10%)。”
听着高级助理处长的诉说,何尚生的筹码转速越来越快。
当听到人质名单第三位的“维多利亚·霍华德(英国驻港商务参赞助理)”时,他的瞳孔剧烈收缩;
李鹰的太阳穴青筋暴起,这种涉及外交人员的案子总让他想起1983年那个被政治部叫停的狙击指令;
方洁霞不断用钢笔戳着笔记本,已经划破五张纸页。
唯有陈正东安静得像块黑曜石。
他甚至在蔡元祺宣读规则时,还用考核提供的笔和张张,在桌底绘制了银行通风系统的三维草图……
当其他人被政治部钢印震慑时,陈正东心里却在冷笑,仿佛早已看透这场测试的本质:
所谓“总区神枪手培养计划”选拔,从来比的都不是子弹准度,而是谁能在这座殖民城市的权力迷宫里,找到那个隐形的扳机。
蔡元祺威严的目光扫视众人,最后深深地看了陈正东一眼,道:“七名考生,现在进入我身后的七个独立战术室内,接受第一轮考核。”
语毕,七名警司级考官带着资料率先走向蔡元祺身后,打开那里的一扇大门。
陈正东、方洁霞、何尚生、李鹰等七名考生,跟随着考官进入其中,通过一段走廊分别步入七间战术室内,防弹玻璃隔绝了所有外部声响。
此刻,在主监控室内,蔡元祺、李文斌和另一位总警司都坐在那里,目光看向一排监控画面。
每个屏幕都显示着候选人面对“赤柱国际银行劫持案”档案时不同的微表情。
李文斌突然按下通话键:“全体注意,案情阅读倒计时开始。”
何尚生(9号战术室)将那枚象征着好运的澳门赌场筹码收入口袋,全神贯注地快速阅读档案,以及考官提供的建筑平面图等一系列资料。
阅读一遍后,他在建筑平面图上划出一条条轨迹。
何尚生突然用游标卡尺测量图纸比例,游标卡尺在图纸上划出金属冷光,骤然停在通风井剖面图边缘:“通风井实际宽度是1.2米,不是标注的1.5米,误差0.3米。”
他翻开1985年《建筑署维修记录》复印件,继续道:“去年8月加装的防火层占用了空间。”
刑事情报科张警司的钢笔在评分表“细节核查”栏划出深痕——这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陷阱,正是评审组用1983年旧图纸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