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剧中也是个经典镜头,赵胜的吃相太斯文了。
要知道那时候,抗日条件非常艰苦,许多战士甚至长久吃不饱肚子,更别说大鱼大肉。
哪怕是一盘花生米,那也是好东西。
“我记住了导演。”
赵胜低声说道,第二次拍摄时,果然放开了许多,只是依旧达不到宋源的预想。
“看着,我给你演示一遍。”
宋源不想多费唇舌,抓起花生米就往嘴巴里塞,满嘴都是,最后更是直接端起盘子,要往嘴巴里倒。
一部戏拍出来好不好,除了演员之外,导演也要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以前宋源觉的,导演就是坐在摄像机前,喝喝茶吹吹牛哔就行。
直到提升导演技能后,才知大错特错,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
首先要精通剧本创作,指的不是编剧,而是在拍摄过程中,要将自己完全带入观众视角,通过镜头语言,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风格。
这样拍出来的镜头,才能瞬间抓住人心,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同时也要懂得表演,理解演员的心理,理解角色,通过和演员的交流,让角色活过来。
还要懂摄影和后期,通过镜头表达出想要传递出来的东西,或者是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
比如一些影视剧,过了许多年观众甚至已经忘了,但往往提起一个镜头,就能瞬间勾起大家的回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总而言之,导演在剧组之所以是核心完全合理,宋源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并不比演员小。
幸亏《亮剑》剧组没有太子公主,否则光是伺候那些人,就得花很大功夫,在自己的剧组,宋源说一不二。
开拍前,大家并不了解宋源的执导风格,第一天下来,从工作人员到演员,都见识到了。
宋源对细节的要求实在太高,甚至演员说台词时脸上的眼神表情,都必须要达到他的要求。
他看上去斯斯文文,可要是NG三次以上,不管是谁直接开训,一点面子都不给。
今天一天,只完成了这么一个镜头,让宋源非常不满意。
“宋导,消消气,今天刚开工,大家刚刚开始磨合,后面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晚上六点,到了开饭的时间,没有人特殊,清一色的全部是盒饭,不过菜品给的很丰盛,管够。
吃过后宋源在抽烟,张华走来点了一根,笑着和他说了起来。
“道理我明白,可再三说过的事他们还是犯错,实在是忍不住。”
照这个进度下去,两个月怎么能拍完?
张华吐出口烟。
“宋导,您的要求太高了,我也和不少导演合作过,说实话,像您这么认真的可不多。”
宋源看了他一眼。
“你这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张华赶紧解释。
“当然是夸您,要求高出来的作品才会好,今天完成的那场戏我看了,就很不错。
只是当今的大环境是这样,不久前还有个同行朋友和我抱怨,现在有些艺人就像大爷似的,拍戏还要哄着他们。
台词也不背,剧本也不看,一大半都在用替身,哎……”
宋源将烟头踩灭。
“在我的剧组,永远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不会惯着任何人。”
吃过饭后大家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拍了个晚上镜头,差不多九点才全部结束。
这一次的过程相对顺利,宋源也没有再那么生气。
连着一个礼拜,宋源除了睡觉和更新小说外,几乎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拍戏上。
幸运的是,大家逐渐适应了宋源的风格,演员们的磨合度也在迅速提高,效率快了许多,再这么下去。
原定半个月的横店拍摄时间,提前两三天就可以结束。
可是《鬼吹灯》这部小说,却突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