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易去,日月如梭。
每当应阐沉浸在修行中,便总能够感受到此中滋味。
不知不觉,又是一月飞逝。
这日应阐坐于静室,五心朝天,收视返听,已近乎是进入了那离形去知之境。
平常的识感似乎不复存在,神念也已寻至极静,内外天地归于无中,唯有一道宝篆显现。
这道宝篆,由极繁复的符文凝成,似有都统万象之玄妙,焕发明光。
正是万法宝篆。
此时应阐正于其中,梳理自己修炼时的所得、所悟,尝试凝聚法印。
当日,他在沧溟洞天中,兑取、抄录了三本道书,两门法术。
三本道书之中,有一本为《五气论》的注解,乃是景成真人所书。
也不知道,这位真人是否本宗高修,沧溟洞天中的道书注解,许多都是其人手笔,且皆提纲挈领、钩玄扼要,总能使人茅塞顿开。
其它两本道书,也皆是讲说五行的经典。
应阐抄录这些道书,是为了提升对五行大道的理解,当然也是为了辅佐自己修炼法术。
这一月来,他的五行法术各有长进,万法宝篆中的法印,自也更添几分玄奥。
除此以外,那两门法术则是一门《玄中灵巽妙章》,一门《小五行雷罡诀要》。
《玄中灵巽妙章》乃是风法。
应阐接触风法,更在五行法术之前,早在道院中炼气时,就已有了一定造诣。
即使是在今日,应阐对风法的感悟,也未必比五行落后多少,他自不会弃如敝屣。
只是五行乃物质之基,先将五行修齐,对于应阐修炼《万法玄象宝篆》有莫大好处,因此他才选择了将风法按后。
如今他的五行法术已经小成,也是时候将风法给拾回来了。
不过,应阐的呼风御气之术,毕竟乃是自己所悟,若想跟上进度,还是当有一门高深风法作为印证。所以他在沧溟洞天之中,寻来了这《玄中灵巽妙章》。
此章似是本宗上真所创,即是讲说风法的道经,也是讲说风法运炼与变化的高深法术。
一月以来,应阐潜心钻研,收获之巨甚至难以言语而喻。
至于《小五行雷罡诀要》,不想也知,正是雷法。
这门雷法与应阐学过的五行灵风之法有些相似,只是更加高深一些。
应阐以往不曾接触雷法,学起来不如《玄中灵巽妙章》那么快,但是这门雷法是以五行为基,因此慢慢摸索下来,总算也是入了门径。
修炼《万法玄象宝篆》,不必追求所有法门齐头并进。
应阐五行法术的进境,其实亦有一些参差,但是五行本就相生互补,更有万法宝篆作为统御,绝不会有法性失衡之忧。
风雷亦是同理。
所以,应阐的雷法虽还浅薄,但也同样可以凝聚法印。
随着风、雷二印凝成,应阐清晰的感知到,自己的根基增厚了些许,法力上限也在隐隐增长,心中顿时生出欣喜。
但他并未退转,开始吞吐灵机,提高修为。
除了风法、雷法,应阐此番还要尝试凝聚一枚法印,即是其弓术、射术!
他的弓术、射术,乃是参悟乾坤弓时所领悟的。
应阐未踏足修行之门时,就已能够做到箭无虚发,随着修为提升,不仅越发犀利,他也渐渐开始领悟一些更高深的用法。
如配合气机锁定之法,引导箭矢觅敌,如以气御箭,使箭矢如飞剑一般灵动变化……
时至今日,应阐纵使两手空空,其实亦能凝聚弓箭为用,只是因有乾坤弓傍身,他才从来没有如此施为而已。
这又如何不算“法’呢?
修炼《万法玄象宝篆》的重中之重,从来不仅仅是「法术’而已。
为了验证这个设想,应阐还专程往玄成山闻道斋走过一趟,得到座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