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府。
因为前两年瘟疫的折腾,如今整个府登记在册的只有九万人。
这还是因为皖北这两年闹完兵灾闹旱灾,大量灾民迁移到了这里,否则人口数还要更少。
梁河县,大武乡,西南门村。
大片土地被撂荒,初冬时候,不少村民抛家舍业的离开了村里,有的是做了逃户,出去搞什么营生,有的是实在全家饿的没法,一家一家成群结队的出去,走四方吃百家饭,寻摸条活路。
实在是那些杀千刀的差役黑心贼,苛捐杂税收不完,今年秋赋越发繁重!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但今天,村里有些热闹。
东边儿,运河上来了几十条船,船上有粮食,每一户只要有人去帮忙搬运,就给五斤糙米。南边儿,来了一个背着百宝的货郎担,挑着他琳琅满目的担子进了村里,不等叫卖就被一群梳着总角的,唱着童谣的七八岁小孩围上了。
“圣火燃,照四方,圣军到,分田粮。地主逃,仓廪开,穷汉笑,吃到饱!”
三个字的歌谣,朗朗上口。
货郎在一棵枣树下停住,卸下了肩上的担子,拿袖口拍打了一下石磨盘上的尘土坐下,掖了掖衣领,挡住寒风。
“孩子们,你们身上穿的是啥布啊?”
这么穷的村子,货郎看到不少孩子竟然穿上了新衣,不由开口问道。
“青天布!”
几个孩子齐声说道。
货郎拿出一个拨浪鼓,轻轻摇动,顿时“铛铛”作响,随手递给一个回答问题的小孩。
小孩摇的“铛铛”不断,其他小孩馋的不行。
“歌谣是谁教你们的?”
货郎又问。
这一下,孩子们积极踊跃:“狗蛋教我的!”
“狗蛋哥!”
孩子们纷纷答道。
货郎站起来,看向不远处,阳光下一条玉带横贯南北。
河面上,一条条小船从南方过来,村里的百姓男女老少齐上阵,都去那边帮忙卸货。
既然从南方过来,这个时候能在运河上畅通无阻的,就只有圣火教的教匪无疑了。
货郎从胸口掏出一个炊饼咬了一口,冷硬碚牙,忙端起腰间的水袋往嘴里灌。却见身边的小孩都在咽口水。
货郎用力掰下一块:“这饼硬的很,你们分着吃点儿吧。”
他伸手摸了摸一个五六岁的,淌着鼻涕的小孩脑袋,问道:“小孩,你家大人呢?”
“我爹娘去出去走四方了,我和奶奶走不了远路,我爹娘和哥哥、姐姐把口粮给俺们留下后,就去北边的清河县了。”
“我爹娘也去了,听说清河县那边有土豆和地瓜,是北边的青天带来的,去了能吃饱饭。”货郎一奇,看着这几个豆丁大的小孩,问道:“你们也知道青天呢?”
几个小孩闻言开嗓唱道:“青天高,青天蓝,教咱种下金蛋蛋,荒地长出甜蔓蔓,咕噜噜的肚子笑开颜青天布,身上穿,便宜又暖过三寒。剿得山匪无处窜,打得倭寇船底翻,百姓夜夜门不关!青天爷,青天官,不要锣鼓不要伞,只要娃娃吃饱饭,太平日子万年传!”
“这也是你们狗蛋哥教的?”
一个看上去十来岁的小孩摇头道:“这是北边儿传过来的,爷爷带我赶集的时候听来的。”货郎闻言顺了顺胡须,哈哈笑道:“有趣有趣。”
他一边笑,一边从枣树下面铺开了一张青天布,将担子里的一些东西摆了出来。
小风车、泥人、布偶、小锣鼓、拨浪鼓、面具、纸旗这些小玩具一摆,小孩们顿时就走不动道了。放在瓦罐儿里的糖人、果脯、干果拿出来,更是让那些吃过的小孩直咽口水。
“这是甜的,可好吃了!”
一个小孩指着瓦罐儿里的糖说道。
货郎一件一件的往外摆,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