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五月朔的规模不小,所以章旷才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海运的问题。
毕竟什么埃及长绒棉什么的,很有必要。
章旷真的很像加快脚步,但是满朝文官不是赵祯,面对他们,需要小心又小心,每一次变革,都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且还要让他们先感受到利益,否则,必定会失败,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只有让他们每个派系都觉得章旷是自己人,才适合发育。
而只有在发育到没人有能力或明或暗的威胁自身性命时,才能加快改革脚步。
章旷一直以来,都是这么践行自己的认知的。
大朝会是一个很喜庆的日子。
每一次大朝会上,如果有什么好东西,或者有余钱,皇帝都会直接分给百官,能不喜庆么?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天东京城格外的热闹。
甚至很多使臣随行都难得的来到酒楼庆祝。
皇帝在宫里喝小酒,大家在宫外喝大酒。
“我认为,我们听说那个包拯,就是章院长写的包拯,章院长觉得包拯应该当开封府尹。”“人家《少年包青天》一开始就说了,不是咱们地界的事儿,非要瞎扯。”
“你是不是瞎啊,同样叫包拯,同样黑,同样额头有月牙,怎么就不是一回事儿了?”
“你说我瞎?你个丑鬼!”
喝大酒的打了起来。
喝大酒的打了起来,宫里喝小酒的,也没有闲着。
宫殿下方的官员们,一日大朝会各种紧张的事情终于结束了,大家正在小酌。
而赵祯,一个人在殿里,看跳舞,舒缓心情。
群臣只能隔得远远的。
人群里有个小官员,抬头看着殿上。
他认得,跳舞的小女孩们里,有一个是自己的侄女。
张尧佐摆了摆头,心中幻想都抛开了。
皇帝怎么会看上自己才进宫学习两年,还是个小孩子的侄女呢。
虽然自己侄女已经是修媛了,但这距离飞上天还早着呢。
张尧佐瞎想着,突然发现,赵祯盯着自己的侄女看。
张尧佐愣了一下。
作为开封府推官,张尧佐很善于观察,他意识到这一点后,突然有了想法。
自己的侄女如果不只是在品序上爬了上去,而是真的吸引了皇帝的注意,那她要往上走,也需要外家扶着。
自己的机会来了!
虽然是清河张家人,但这毕竟是宋了,张尧佐在朝中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看到了往上爬的机会,他思索着自己的经历,思考着有没有什么方法,加入某一派系。
想了许久,张尧佐只有一个可能,自己在成都府犀浦县当过官,自己走后党一路,也许能走。如果自己的侄女在宫内碍于身份,走不了后党,那自己就得走陈党。
想到这里,张尧佐眼睛一亮,如果自己可以走陈党,也许可以上青天榜,以自己在犀浦县做地方官时的表现,绝对可以和现在青天榜上的几个歪瓜裂枣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一来,直接出名,外来的路,就好走了!
想到这里,张尧佐笑了。
旁边的人看他笑,询问:“你在笑什么?”
张尧佐笑着:“哦,我在想青天榜。”
说完后,张尧佐转头一看,左边坐着陈翰林。
群臣魁首这一桌。
赵元俨脸都笑烂了。
“最近《少年包青天》很火啊,你们看了吗?听了吗?”
赵元俨觉得,少年包青天越火,传颂他贤明的人越多。
吕夷简笑了笑:“看了一些。”
丁谓:“你们猜老夫青天榜评分有几分?”丁谓回去后,把其他几个大臣的战力分,都给算出来了。几人默契的不搭话。
不搭话就不搭话,丁谓:“呵呵,我想这个青天榜还不错,也许可以把这一套引用一下,给各位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