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吃这个,腻得慌,给我个鸡翅膀就好。”
村里少年眼睛瞪圆,还有人不爱吃鸡腿的?长庆拿了一个鸡翅尖啃那点皮肉,长隆笑嘻嘻和围在身边的小子们道:“我们跟着光少爷,一个月的月钱就有八百文,想吃肉了花上二十个子,买半只烧鸡,能吃到撑。我们吃的饭菜也是顿顿有荤腥,不缺油水。”其实是有点夸张了,下人的饭菜不缺油水,但肯定比不上炖好的整只鸡撕下来的鸡腿。
撇去食材的差别,给下人做饭的二等仆妇和专给主子们做饭的厨子,厨艺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但对于村里长大的小子们来说,已然足够有诱惑了。一个半大小子一个月能挣八百文钱,做梦都不敢想。不白吃家里的就不错了,还想挣钱?
这小子是明三爷爷家的孙子明树,非要说,他和明甫光也能称作兄弟,他夹了个鸡翅给长隆,问道:"在少爷身边伺候,过的这么滋润?”“那可不,瞧见我身上这身衣裳没有,上好的松江布做的,一年有四套衣裳,要嫌不够换,还可以加点钱,再要两身,府里出面买的料子,可比自己在外头买便宜多了。”
多好的日子啊,明树心生羡慕。
明立辉回到村里,村子中心的空地上,大摆宴席。各家各户都取来了自家的桌椅板凳,一年到头只有年节才能摆上肉菜的桌子,此刻摆满了鸡鸭鱼肉,一桌十个菜,有八个是荤菜。老人小孩都满足地坐在席位上夹菜吃肉,没占到席位的就在后厨帮忙,杀鸡拔毛,切肉装盘。
有村人看到明立辉一行人,都装作没看见。明甫光那番话可是传出来了,明立辉做事不地道,有出息的侄儿不愿意认这个堂伯,他们上赶着和明立辉套近乎,那不是蠢吗?明立辉在他婆娘耳边说了几次,他婆娘立即冲到里正家里,扯着嗓子道:“侄子回了村里,怎么不和我们说一声?论血缘,我们才是你最亲近的亲人,怎么你倒去亲近那些外四路的亲戚?都出五服了还来攀亲戚,你小孩家家的,不要被人给哄骗了。”
明甫光放下筷子,只问一点:“既然是亲人,当年你家为何不去参加我父亲的丧礼?”
对方支支吾吾一阵,才找到话:“那时候伯母家里也有急事,没能去成。”这点确实无法辩驳,明立辉进来,跪下大哭,一边哭一边往脸上扇巴掌:“侄子,伯父错了,伯父悔啊,你就原谅伯父一次吧。”明甫光平静地看着,没有动容之态,在座的人都看出来了。不需要明甫光多说,明三爷爷往外头招呼几个年轻人进来,将明立辉拖出去,里正站在院子里指着明立辉的鼻子斥骂。里正家围墙爬满了看热闹的人,对着明立辉一家人指指点点。跟着明立辉走路去扬州城,又饿着肚子奔波回来的几户人家,看着明立辉一落势,也混在人群里怒骂明立辉,将明立辉是如何蒙混兄长,多收佃户一成粮食的事说了。
“什么?明老爷只收五成的租子,该挨刀的明立辉,收了我家六成的粮食!”
“我家的粮食啊!”
人群里,被欺骗的佃户们跳出来,对着明立辉一家拳打脚踢。明甫光站在门里,看着这场闹剧,一时想到,如果让明立辉先出手,带人在林家门口大闹,那被动的就是他和姐姐了。占据先机很重要。
待到傍晚,明甫光和里正等人道:“我也是时候回县里了,此行还会在县里待两日,就住在以前那处宅子。”
暗示得如此明显,第二日,明三爷爷就带着几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说随明甫光使唤。
明甫光挑了两个人跟着回扬州。
被挑中的两个人欣喜异常,没被挑中的也给了一兜糕点作安抚。回程路上,明甫光突然道:“以利而聚,以利而散,只要我能给出利益,这些人就会忠心于我。”
堂伯不能给出好处了,所以被村里的人抛弃了。林明霁心一紧,小舅子不能跟他出来一趟就变偏执了吧?他温和教导道:“只凭利益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