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透过内外的玻璃,看着刘启峰独自站在里面的麦克风前。
两名华纳的工作人员正端坐在玻璃外的调音设备前,头戴耳机倾听着。
耳中前奏过后,刘启峰的声音传来。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收到他拿出来的词曲时。李林终于明白卢总为何对刘启峰另眼相看,华纳为何面对一个新人却如此‘任性’放权。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
哪怕没有完成编曲、没有听过最终版本。李林作为圈里人也明白这些词曲的含金量,明白这张专辑的‘奢侈’。
“我该如何存在。”
……
看着里面投入演唱的刘启峰,明明过分年轻、却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李林甚至有些自惭形秽。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
……
闭起眼,李林主动跟着歌曲沉浸在情绪渲染中。
明明歌词与自己毫无关联,却仿佛一字一句都在牵动他的心神。
“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
……
恍惚间,他想起那个十二年前孤身北漂的身影…在李林面前诉说些什么…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
但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说过些什么豪言壮语、立下了什么抱负誓言……或许有……或许没有。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
或许只是他伴随歌声,将过去不同时期的不甘、落魄。一同拼凑、交织——形成的幻觉。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我该如何存在!”
……
随着歌曲的结束,被牵动的情绪慢慢回复,像是做梦醒来后的消散。
打开门从里面走出,刘启峰迎面撞上李林莫名眼神。似乎察觉到他不一样的情绪,随意般,转移他的注意:
“唱的怎么样,还行吧?”
《存在》最高音不超过C5,处于刘启峰的黄金音域,可以保证音色统一,高亢厚实。
这首歌适合重机能唱法,压缩产生的金属芯声感可以给听众极强的听感。
李林回过神看着他,忍不住惊叹:
“不开玩笑!我没体验过多少次这种听感的演唱。无论是歌曲质量还是演唱水准……亏我当初还想给你找老师指导。”
旁边的工作人员也是点头附和道:
“刚刚演唱方式完成度很高。除了一些地方尾音之类的细节需要打磨,以现场标准来看——几乎完美!”
这个年代的华语乐坛是诸侯并立也是草莽生长的时期,国内中低层根本没几个靠谱的老师。
这个时期的歌手,绝大部分都没有科学发声的习惯。
大部分依靠机能天赋硬上高音。极易因为用嗓不当,加速倒嗓,典型如后世胖伦。
只有极少数歌手——或是为了拓宽音域、或是为了保护嗓子延长演唱寿命。
会亲自远赴别国音乐圈找专业的老师学先进唱法和科学发声,追求发声技巧的巅峰。
想起刚刚的待办事,刘启峰向他问起:“合唱邀约和我提出的方案怎么样了?”
“公司已经答应了。”
“行。”
刘启峰应了一声,转身和调音师讨论录制细节。
接下来一整天,刘启峰几乎都泡在录音室筹划专辑人声部分的细节编排。
对于什么地方用颤音结尾、什么地方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