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雾山下只有一村,那便是曹空先前除妖的村子。
至于后世的什么“灭法国”全然不见,想来是日后岁月才慢慢发展而成。
清风明月一路向西而行,虽山高路远,却在他俩脚下履如平地。
后世唐僧从五庄观走至隐雾山用了七年的时间,可在两道童脚下,不过是一两年之功。
就这还是两人玩心颇大,留恋红尘耽误了不少,说起来,正在这趟让他们还学了不少方言哩。
两道童在村子中闲逛,想要寻所谓的有缘人。
其实他们也不知何为有缘人,但两道童向来尊崇师父镇元大仙的本领,便也不去想,只当自己碰到的那一刻自会明悟。
而两道童刚一进村,便受到了村子里的人欢迎,有主动递水的,有施以果蔬的,弄得两道童不明所以。
“你们为何要主动给我们东西。”清风问道。
村中人回道:“我村一年前受一道长所庇,免去灾难,故而村中人人敬道爱道,见两位小道长远道而来,故予清水瓜果。”
清风明月闻言,来了兴趣:“敢问那位道人何在,我们想见上一见。”
村人道:“不知,那道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庇护我等未有所图,真是得道高人啊。”
清风明月谢过,又思忖那道人既能及时赶来,说不准就在附近山林而隐,便想着施展望气之法。
若真望见附近有什么神异之处,去一去也无妨。
别看二人样貌甚小,那是因为两人有赤子心,且天资不俗,故而容颜常固。
清风已有两百余岁,明月则已经一百来岁,道行皆不俗,三花已得其一,本领颇大,望气寻脉不过等闲。
而后掐动法决,运气于瞳,但见群山在其眼中发生变化,可观其形气。
便见群山无奇,可唯独一山,位于西南方位,身披白雪,其上云雾缭绕,地气升腾如一只豹子盘踞,竟有福地之雏形。
清风明月皆心有所感,一身灵觉被吸引而去。
明月笑道:“此山不同寻常,我们去看一看罢。”
清风附和:“的确不俗,若里面真有道人,那这道人定然不俗。”
“何以见得。”
清风学识不俗,笑道:“说来有趣,此山位于南边,地气又呈现豹形,且见山中云雾缭绕,意象非凡
若有道人隐居于此,不正对应南山隐豹之象?
说不准我们的有缘人就落于那里哩。”
明月不由得点头,两道童遂向隐雾山而去,看似在走路,实则速度飞快,两人好似两道青影在山林中划过,仙姿缥缈。
隐雾山占地极大,有不少方塘积水之处,也可称为寒潭。
如今冬季已至,满山皆是白雪,清冷寒彻,而有一道人于山腰潭水处独钓。
山林,大雪,云雾,寒潭,道人独钓。
颇有几分独钓寒江雪之象。
曹空悠然自得,享受这山林之乐,虽无鱼上钩,可望着这寒潭白雪,心中不由得更为宁静。
就连寻木母,习金曜而略有烦躁的道心都宁静下来。
果然,修道就是要一松一弛,这天地之景自有非凡之处,可抚人心。
‘嗯,有人。’
曹空和隐雾山日渐相通,便感山中有两人踏入,不过却也不惊,依旧持杆钓鱼。
不多时,有碎玉一般的声音响起,声音虽小,他却听得分明。
“看,那里有道人在钓鱼。”
“走,我们去看一看,说不定就是村里人说的。”
“哈哈,你看他钓的专注,我们去逗弄一下吧。”
清风明月赤子之心,玩心大起,正如他们游历红尘,却喜学那粗鄙方言,不过是兴趣使然。
明月小声道:“这样不会吓坏他吗?”
“怎么会,再说了,看他一副道人模样,即便受惊了,我们为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