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不做池鱼> 第110章 安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安稳(2 / 4)

嚎啕痛哭,只是布满血丝的眼睛越来越红,只是肩膀开始无法抑制地剧烈颤抖。

祁深猛地俯下身,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泥地上。赢了大战,输了至亲,这胜利的滋味,是如此的苦涩穿肠。消息传回长安,无疑是一声惊雷,炸响了原本该是普天同庆的凯旋时刻。太极殿上,那份先至的捷报带来的喜悦尚未散去,八百里加急的丧讯便已送达。

皇帝正手持捷报,与大臣同庆:“此战,打出了我朝后世三十年的太平!传朕旨意,犒赏三军,有功将士俱按制封赏!主将回京后再行封赏!”他的笑容犹在嘴角,在闻丧讯的刹那,身形猛地一晃。手中那份细绢脱手飘落,覆于御阶之下,殿内欢腾的气氛瞬间冻结。百官愕然,只见皇帝缓缓背过身去,面向大殿深处,肩头微微耸动,良久不语。

当他再转过身时,眼角已见泪痕。皇帝的声音沙哑沉痛,不似人君,更似痛失挚友的普通百姓:“朕……失股肱矣!”他环视群臣,目光悲凉:“今突厥已平,北疆靖宁,朕本欲与他共饮至天明,看他白发苍颜受天下景仰……奈何天不假年!岂非朕之过也?岂非朕之过也!”

言至动情处,皇帝以拳捶案,声震殿宇。

天子的哀思最终化作了沉甸甸的恩荣与追念。追赠殊荣,陪葬昭陵,仪仗依王礼,由皇帝亲撰碑文,这是人臣所能企及的极致哀荣。

皇帝辍朝三日,以示哀思,长安城内所有寺庙道观需撞钟三万杵,为这位军神送行,文武百官皆需素服,前往北静王府吊唁。对于擅权而立下大功的祁深,皇帝未加丝毫责备,反而在哀痛中下旨,令其袭其父爵,并厚加赏赐:“汝父为国尽忠,汝亦不负朕望。节哀顺变,将来边疆,还需汝承父志。”

所有参与此战的将士,抚恤与封赏也均加倍:“此乃祁卿以性命为尔等挣来的恩典,朕,不敢忘却。”

是夜,皇帝摩挲着书卷,望向北方阴山的方向,泪流满面:“安之兄……路走好。”

消息传到小镇总是要十几天之后了。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拂着女儿镇茶肆外悬挂的幌子,远处的孩童叽叽喳喳,嬉笑打闹,追逐个不停。

这儿就紧邻海边,抬眼望去便是蔚蓝一片,应池和程昭坐在靠窗的位置,正听南来北往的商旅和渔夫闲聊。

女儿镇位于莱州郡即墨县,隶属河南道,很小的一个小镇,甚至比之一个大村都不及。

据说是因一次汛期,有官员呢,访查此地,见镇中男子皆去防汛,只有妇孺在,因此得名女儿镇。

两月前,应池和程昭沿着官道、小道乃至水路,一路向东。二人本意是想找个靠海的地方安家,后来是因应池喜欢这个小镇的名字,才留下了,并租了个小院子,终于可以安稳度日。应池仅带了些铜钱和一些不名贵的首饰卖掉以供短暂的生活。来前她本想多带些王府的贵重物品,但想来都是些稀有的东西,免得当卖被查出了端倪,暴露行踪。

劝了有侥幸心心思的自己好长时间,应池才忍痛作罢。自由在向她招手,是如此的急切,她不能再失误,毕竟一时欢愉和一世欢愉她还是分得清的。

程昭手里也有时月阁给的救济钱。

临行时时月阁知道阁主不会要,才给了程昭,程昭收下了。无论在哪个朝代,没有钱走不动路,但他始终与应池站在一处,只能数清钱,想着待将来赚了钱再还给他们。

他也相信,凭他和应池总归比当地人新颖点的头脑,钱还能不好赚?真不行他去码头扛活,总归也饿不死人,他反正不能让她受委屈。时月阁此刻却像被抛弃了的孩子,他们不清楚缘何阁主要与他们划清界限,只能默默地遂了她的愿,替她守好家,等她玩够了再回来。他们更期待着,面前的程昭若是能让阁主留下一女半子的……毕竞阁主那般冷性儿的人,唯一对面前人很是亲切,还能不是喜欢?就是喜欢!我们时月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