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东西,不过你怎么能证明那东西一定在你手上?”
“没有,您信就有,不信的话民女的人头就在您面前。”
“你可知道长城外的那些人都不肯跟朕谈条件?”
沈姮回道:“知道,您是大明天子,他们是臣子,可民女不是您的臣子,我只是想保命而已,活着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朱棣笑道:“你还真是爱惜自己的羽毛。”
“自然,人都要为自己而活,尽管手段不那么能见光,但结果是好的就行。”
沈姮的话中之意朱棣听出了一二,但他的脸上依旧带着笑意,“你说话虽不好听,但确又是实话,朕喜欢跟你这样的说话,有趣又真实。”
朱棣掸了掸衣裳,又道:“在没有见到那个东西之前你不能离开南京。”
“是。”沈姮不觉得意外,这就是帝王的权利。
“你除了懂医术,平时读书吗?”
“读。”
“读些什么?”
“医术偏多。”
“朕给你个特许,翰林院的那些书你都可以看。”
沈姮问道:“永乐大典也可以吗?”
“你倒是不客气。”朱棣道:“准了。”
“那我能眷抄吗?”
“永乐大典有两万多卷,你要抄到何时?”
沈姮道:“不全抄,我就抄医术、阴阳、天文、地理、农艺和工艺这些,而且我记性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手书也快。”
“那朕能问问为何你要誉抄永乐大典吗?”
“有句俗话叫高手在民间,皇上永远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慧。”
朱棣抚了抚胡须,“除了那些实用的,那阴阳又有什么缘故?”
“这个就是民女存好奇而已,没有原因。”
“好,朕会让翰林院的人将这些在三个月内誉抄完毕。”
沈姮嘴角勾起道:“多谢皇上。”
朱棣走到案前拿了块金牌,扔给沈姮,“朕再给你找个差事,从明天开始就去太子妃身边,至于做什么由她分配,如何?”
沈姮没有多想便点了点头,她也拒绝不了,这就是朱棣作为皇帝的手段,明面上是给沈嫣找份差事,暗里却是怕人偷偷跑了。
“还有一事。”
“皇上想问的是贤妃和朴妃的事情?”
朱棣的声音微沉:“你说说。”
“暹罗秘术虽然出自暹罗,但并不一定是暹罗人所为,民女听闻近些年暹罗国与大明来往密切,所以也有可能不止国与国之间.螭..”
沈姬的意思朱棣怎会听不明白,他问道:“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为之?”
“嗯,但这只是猜测而已,没有实证。”
朱棣问沈姮刑部的陆沉舟办案如何,如果此人不行他就换成大理寺或者监察院的人负责。沈姮回道:“民女只是个大夫,对案子分析这块并不懂,由谁来办还是您和太子说了算。”
“那就由他继续负责。”
朱棣指着沈姮手中的金牌,说道:“这牌子可以让你进出皇宫方便些,锦衣卫见了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多谢皇上。”沈姻拱手道谢。
“你还有什么想问朕的吗?”
不知为何,沈姮听到朱棣说这句话的时候总觉得他的话中有话,于是她也不客气道:“皇上,如果您不是皇上,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一天您的家人被全数杀害,您会怎么办?”
“那要看这家人被杀的背后有什么秘密。”
“如果只是单纯的被害呢?”沈姮追问道,她抬眼看向朱棣。
朱棣的眼神让人看了不禁发寒,他盯着沈姮看了几眼又转移到手边的茶盏上,反问道:“如果是你又该如何?”
“我定会让那些人生不如死。”沈姮的声音虽是淡淡的,可却夹杂了许多阴狠。
朱棣点头道:“不错,这股狠劲在一个女子身上确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