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
姜卫东就属于好奇的人。
他很想要看看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句大实话,他不喜欢内地老登导演拍摄的抗日电影,内地所谓第五代第六代导演骨头都是软的,拍摄的战争电影都在洗白岛国,说什么战争给两国带来创伤,还要夏国老百姓反思。
反思踏马啊?
岛国不反思,按着夏国老百姓反思。
岛国各种民调常年百分之九十厌恶夏国,幼儿园就搞仇恨教育。
那些傻逼导演不让他们反思,一个个都是跪族。
去年夏天有一部反应金陵大屠杀的电影,叫《金陵照相馆》,姜卫东觉得拍得好。
这样的故事才有意思。
“我们不是朋友。”
“岛国人是畜牲。”
《金陵照相馆》导演是八零后,年轻的导演没有之前那些老登导演的毛病。
这样的电影别说赚钱,就算不赚钱,让姜卫东投资几百万,他眼皮都不会眨。
如果能让子弟兵踏平神厕,他可以放弃自己最大的爱好,一辈子不看NBA,不打篮球。
他拿起策划书,认真看了起来。
故事很简单,就是淞沪会战,全国各地士兵齐聚海城。
以一个土了吧唧的川省新兵视角展开,他性格憨直,从小经常被人欺负,成为援沪士兵,他第一次有被人尊重的感觉。
来到海城后,立即投入战斗,由于性格憨,见识少,经常犯错,他被老兵们嫌弃。
后来部队打散了,他加入了其他部队,由一名高冷书生兵带着。
他刚刚开始瞧不上书生兵,觉得书生兵绣花枕头,却是没想到人家长得好看,枪法好,聪明,连连击杀日寇,是部队杀敌最猛的军人。
主角被书生兵折服,跟着书生兵认字,学会了“母亲,中国”。
同时知道书生兵的往事,原来书生兵本来是海城大学生,最好的朋友因为救自己被日寇杀死,立即投笔从戎。
就在主角成长起来的时候,日寇坦克袭来,书生兵掩护战友们撤退,壮烈牺牲。
主角退至金陵,看到了来自其他地方的新兵,他成为了带新兵的老兵,故事至此结束。
故事并不复杂,没有所谓的人性挣扎,没有多少描绘日寇反思纠结的剧情,主要是反应主角和书生兵的成长。
主角从一名憨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兵。
书生兵从一心求死到心怀希望。
姜卫东认真看下来,意外发现很对自己胃口。
当然对自己胃口,拍出来不一定还是这样的内容,毕竟内地影视圈出了名地爱瞎搞。
高考两百分,甚至没有参加高考的菜鸡也去改剧本,还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改得很有趣。
他便放下剧本,望向前边的金源忠。
很多人粗略翻了翻策划书,大概与金源忠关系好,表示愿意投十万二十万,这些人显然不是真心实意要投资,只是看在金源忠的面子投点钱。
“这部电影预计成本为一亿两千万,不会邀请那些流量明星,主要找实力派,以及海城本地的明星,这样可以节约成本。”
说句大实话,战争片投资一点两千万并不多,毕竟胖妞减肥记成本都有三亿多。
现在娱乐圈的从业人员赚两份钱,一份是投资人的钱,一份是电影票房。
“这部电影由海城文化局牵头,各处花费都会详细审核,绝对不会搞出一顶草帽两万美刀的事,大家尽管放心,我们是想要拍摄反应淞沪战争的电影,是为了弘扬抗战精神,不是为了圈钱。
大家投资后,后续的制作详细都会发给大家,绝对不会有贪墨行为。
这几年国内电影市场反馈不好,不是老百姓不愿意看电影,主要是电影不好看,我们这部电影还是很正能量的,去年《金陵照相馆》大火,相信这部电影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