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点了点头。
这套设备,就算赵灿不订,他自己也是要搞出来的。
毕竟,红星科技要想实现大规模、超高纯度的稀土分离提纯,就必须要有配套的顶尖设备。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这玩意儿,估计又是一个不亚于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天文数字投入。
光是想想,陈星就感觉脑仁一阵发胀。
钱啊钱,永远不够花。
与赵灿分别后,陈星拿着苏长空秘书给的课程表,七拐八绕,总算是找到了另一间教室。
这间教室明显比之前李默上课的阶梯大教室要小得多,更像是一个研讨室。
里面坐着的人也不再是稚气未脱的年轻学员。
放眼望去,清一色都是穿着各色军装的军官,年龄大多在三四十岁上下。
他们身上都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沉稳与锐利。
看到陈星这个穿着便装的年轻人走进来。
众人只是略微抬了抬眼,便又各自低头看资料,或者小声交流。
显然,他们并不知道陈星的特殊身份。
陈星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
不多时,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儒雅斯文的中年讲师走了进来。
他大约五十岁左右,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身上有种学者的儒雅,但眼神却很锐利。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这门《未来战争形态与战略前沿》课程的讲师,高明远。”
高明远声音温和。
“这门课,主要不是灌输既定理论,而是希望激发大家的思考,共同探讨未来战争的可能走向。”接下来的课程,高明远果然没有照本宣科。
他从弯海战争的精确制导,到中州战争的电子压制。
再到近年来的一些局部冲突,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现代战争的演变。
重点讲解了信息化、智能化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趋势。
陈星听得津津有味。
这位高教授,确实有水平,很多观点都与他不谋而合。
看来,军方高层还是有能人的,并非都是思想僵化的老古董。
一堂课很快接近尾声。
高明远合上教案,目光扫过在场的军官们。
“好了,理论讲了不少,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结合今天的课程内容,以及你们各自的经验,谈一谈,你们认为未来的战争,会是什么样子?”教室里安静了片刻。
一名年轻的军官率先举手。
“高教授,我认为未来战争,依然是体系对抗,但信息主导权会更加重要。”
“谁掌握了信息优势,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另一名海军中校也说道:“我同意。此外,无人化作战装备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无人机、无人潜航器,甚至无人战车,都可能成为战场主角。”
“但核心,依然是人,是高素质的指挥员和战斗员。”
陆续又有几名军官发言,大多围绕着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对抗等关键词展开。
观点虽然不乏亮点,但总体上没有脱离现有军事理论的框架。
高明远微笑着点头,不置可否。
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陈星身上。
“那位穿便装的同学,你有什么看法?”
高明远认得陈星。
前不久,在一次军工系统内部的技术交流会上,他见过这个年轻人。
当时,陈星关于新型雷达材料和稀土应用的报告,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绝非等闲之辈。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到了陈星身上。
不少军官眼中带着一丝好奇。
他们也想听听,这个“编外人员”能有什么高见。
陈星站起身,神色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