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合易中海的心的,但是这可是一个月六十斤粮票换来的。
本来易中海还以为贾东旭是哭穷呢,一个月怎么能要六十斤粮票?
可是贾东旭给他一算,这六十斤粮票加上他自己的定量,将将够用。
不过,算完以后,易中海这脸色就变了:好家伙,我吃白面一个月都吃不了一顿,贾张氏居然一个月要吃五顿白面馒头。
五顿白面馒头换成棒子面儿,省着点儿吃,够一个人吃半个月的了,你这也太……
想说吧,贾东旭那是孝敬老人,万一说了,他改了脾气了,以后给易中海养老的时候,也从这上面省,易中海不是自作自受了。
不说吧,这一个月六十斤属实有点儿搭人情,当然了,对易中海不算什么事儿。
一车间七百多人呢,一人买一斤粮票,一年才轮一圈儿,只是易中海这人,到手的权利他根本不敢用。分配等级工件全都是他分配,卖你粮票了,你就给行个方便呗,他不,他生怕别人说他不公平,还是按照那个分配。
只不过他也不白买人家粮票,谁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他帮忙指点一下。
只不过一车间多数都是老员工了,自己范围内的,熟练的都和自己的手臂似的。
至于范围之外的,除了来一车间学习进修的,多半都不会碰,反正他们不想往上考了,也考不上去,还是越简单越好。
易中海换粮票,自然不可能像王铁锤一样,你来了,拿票,给钱,留字条,走人。
易中海每次都要说教一番,什么来之不易啊、要珍惜啊、我都没吃这么多白面……
总之,你买了这粮票,我可是搭了老大的人情了,以后你可得孝敬我,要不然天打雷劈。
你要是明说也行,他不,他玩儿那套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把戏,看着那叫一个着急啊。
不过好在贾东旭吃这套,每次拿粮票都和做礼拜似的,像感谢上帝一样感谢一顿易中海。
其实并不是易中海不想大大方方的把养老说出来,而是他没有那么脸大,他认为这事儿应该藏着掖着,没有明说的。
年代如此,他只能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