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六十六章
船走的安稳,不过几日便到了地方。
甄家大郎自接到来的信,日日都要到码头来看一眼。算算日子早该到了才是,只是左等右等好些日子都不见人来,他也是有些着急了。家中阿秀又生产在即,他一个人分身乏术,便请了人帮忙盯着码头,宝珠他们自然也无需大哥来接,苏州城里待了十几年,闭着眼都能走回家去。大郎雇的人每日只盯着桌边下棋的人指指点点,工钱白领,人下船了他压根不知道。
徐娘子走的有些慢,宝珠宝溶一人搀着一边,现在夜里睡觉呼吸都觉得难受遑论正常走路了。
几人才下码头,一群赶车的就围过来了,以为是外乡人,闭眼胡乱报价。徐娘子骂了一句不像样,看她说的是苏州话,那些赶车的这才悻悻住嘴,“去西市坊那头嘛八十文就是一一”
回了苏州才晓得家中物价儿比汴京可要低许多,四人上了车,裴砚清自觉坐到车架另一侧。
裴砚清瞧着外头景象一脸稀奇,宝珠也指给他看,哪里是书院哪里是衙门,那条街卖吃喝,哪条街卖药材。即便几年没回来,但苏州城大街小巷仍深深印在宝珠记忆里,如今故地重游自然清晰。
于甄家人来说,汴京是谋生的地方,苏州才是家。城里寺庙多,宝珠与他说小时候常跟阿婆阿娘去哪一座庙观上香,哪里的寺庙斋饭最好吃,哪里的寺庙解签最灵验。宝镕笑嘻嘻接了一句,“寒山寺求姻缘最灵,裴大人既来苏州,应当去拜一拜。”
裴砚清被她一说,倒真支着下巴开始思量哪日去好,直到宝珠掐了他一下才醒过神。
“这时节蟹正肥美,从前到这时候,甄家食店每日得卖出去百来斤蟹,店里都是来吃蟹炒年糕的,汴京食店虽也有这道菜,只是总觉得不如家里的好吃。"宝珠叹了口气,心里也生出一股近乡情怯的意思来。西市坊甄家食店今儿没开门,宝珠看红告示上头写着东家有喜,一家人相视一眼,这才急急赶去后门,也不知是不是阿秀要生了。上回贴了个东家有喜的假告示,正是戏耍孙家那一回,这回是真有喜事里。有邻居眼尖,看到徐娘子,立即挥着手来打招呼。“哦呦!是徐大娘回来了!”
说罢又看一边相貌堂堂的裴砚清,“这是…是大姐儿相公?”这婶子嗓门大,一嗓子喊出来好几人,裴砚清趁人不觉,默不作声往宝珠身边靠了靠,笑的一副傻相。
此行多仰仗小裴大人,他私下又偷偷打了包票待回汴京要上门提亲,这一路二人只要不过分亲近,徐娘子也只当没看到。这会子跟到家里来,叫邻里误会,徐娘子更不好解释,人家一路照应,横不能一到汴京便将人甩到一边,再说回去山高路远,路上还得仰仗人家呢。
徐娘子在这苏州城混的如鱼得水,街坊四邻更是关系紧密,她一个个打过招呼问候过,“赶明儿待大郎媳妇儿生了,请大家伙儿来家里吃酒。”那婶子看几人风尘仆仆,才一拍脑门道,
“这是还没家去吧,大郎媳妇儿生了!昨儿生的!可不敢再耽搁你,快紧着回去!”
一家人还没等这婶子话说完,便急匆匆往后门去,一脚才踏进门,徐娘子又对宝珠说道,“现在家里忙乱,不好怠慢小裴大人,你去寻个客栈,叫小裴大人先住下。”
阿秀姐才生过孩子,家里事多,没得怠慢了人家。宝珠点点头,先将行李提进院子,这才带裴砚清出了巷口。
街坊四邻见二人出来只当他们是夫妻,并不觉得有什么,有关系亲近些的还要打趣儿,
“咱们这巷子里大姐儿长的最标志。”
“若是你家没搬走,我少不得要与你做媒。”“多说几家郎君,保管叫你挑花了眼。”
宝珠干笑着不敢接话,裴砚清板着脸,惹得几个婶子又是一阵笑。二人也没走多远,就在附近寻了个干净客栈。
“这一路疲惫,你先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