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二十三章(三合一)
有人看着冷串也跃跃欲试,心道这得多好吃才叫这人吃个不住。有了想法便也跟着买了一份尝尝,但凡尝过,都一边被辣的朝嘴里扇风一边又对着宝珠叫再上一份。
围观的人齐齐咽了口水,这是越来越想尝尝了。这般一带二二带三,一时间来看热闹的老客个个都买了一份,也有实在不敢吃辣的,宝珠便说明儿熬两锅汤汁,一锅仍是辣的,另一锅只做五香的冷串。听了准信,这些吃不得辣的食客方才点头散去。粮价儿涨了,有人饭都吃不上,也有人趁此机会倒是鼓了腰包。普通的粮行米铺米面都被买空了,倒进大户人家开的粮坊里去,几家独大,粮价难降。菜价儿倒没怎么涨,宝珠这才想出卖荤素串的主意来。水患才过去不久,可到底是过节,中秋又是图个团圆的意头,街上人多。一锅串卖完了另一锅也冷下来了,到半下午摊上吃食便卖个精光。今儿过节,正准备早些回去。本朝中秋是大节,晚间叫了姑母一家来吃饭,原本卖的吃食也没备多少,正是准备探探底儿的。看今儿这架势,若是喜欢吃的食客,自然三五不时便要来买。既这边卖的好,想来码头的摊子生意也不会差,南来北往的人多,口味也更杂些,对辣子也更能接受。
前些日子下雨酒楼生意也不好,甄父请了假,私下帮人造了几回席面,甄父免了钱,名声也这般打了出去,这几日常有人来请。其实灶下那几个大厨私下也都接席面,只不闹到掌柜的跟前儿,掌柜的便睁只眼闭只眼装作不知。寻常请灶厨做席,有直接同掌柜的说的,这种席面甄父推辞不得,但也有私下里来请他去做席的熟客,无论是为着人情还是为着银两,都不好拒绝。
今儿中秋也有一顿席面,正是开封府一位姓崔的推官夫人特地差人来酒楼,叫去烧一席南菜,本是私下接的席,不过节礼日掌柜的向来不准假,甄父只得找了掌柜的将席面还是记到酒楼账上。
掌柜的没有二话,这不是甄父私下接的席面,又是做官的人家,听过便准了甄父中秋不必来酒楼了,去推官大人府里将席面做好是正经。这一番正是崔推官的夫人请了相熟的几位夫人,又特地下了帖子请那位新从南边调回来的府尹大人家中夫人才做下的,席间几个人问做菜的是哪家厨子,问过名姓心里想着下回自家做席面也要请家来。府尹夫人面上不在意,却将桌上几位夫人的话听了一耳朵,人只是浅问了几句,却叫崔夫人觉得面上有光,无论内宅还是外头,多是借吃喝玩乐打开话匣子,吃排第一自然有几分道理。
甄父几十年的好手艺,虽有董家姑父帮衬,可若是自家手里没本事,再有帮衬也不好出头,毕竞竟食客是看菜说话,也不是看谁的家世背景闭着眼睛瞎吃。这回菜烧的出彩,冷菜热菜瞧着清清爽爽,入口只觉得做菜的厨子老道,这一席放去汴京哪户官家席面里头也属上等。一顿饭毕,府尹夫人半步进了这些夫人所在的老圈子,这几位夫人也因新来的上官家中夫人肯来吃饭,又进了自个儿的圈子而觉得有几分面子。等饭罢,甄父自然得了不少赏,如此拖到半下午人才回来。甄父今儿不在酒楼,自然也不晓得灶间那位烧北菜的大师傅得知此事之后十分不快活,往常崔夫人是做席向来都是请他,自然一一这与原来的府尹大人是北地人也有关系。中秋是大节,姑母早叫恒之表兄将节礼送来了,昨儿大郎也送了回礼过去。送来的节礼里头多是四五两一只的大蟹,用草挨个捆过装了一篓子,一送来早早放在桶里养着。
蟹经养,三四日了还是好端端的,挑了小些的腌了半坛辣酱蟹。今儿过节回来的都早,到下半响一家子都回来了,只除了徐氏还要晚些,宝珠宝溶搬了小杌子坐在檐下拆蟹肉蟹黄。街里卖的蟹黄灌汤包子不甚正宗,里头蟹肉也少得可怜,甄父好容易能歇歇,孩子想吃自然千方百计来做。
先前想着多间堂屋,租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