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雁只能评三等,每个月是十块钱。
这个钱作为伙食费是够的,但旁的花销肯定是捉禁见肘。好在女儿走读,一天里早晚两顿饭大概都会在家吃。刘银凤:“再买身新衣服,精精神神地去报道。”罗雁:“我有件衬衫,之前在建红姐那上买的,还没穿过。”刘银凤:“再买件裙子,照顾照顾她生意。”罗雁只见李建红天天早出晚归,问:“她生意怎么样?”刘银凤:“听你李婶的意思是还凑合,能养活自己。”坊间传闻好些干个体的都成万元户了,但哪行哪业没有普通人,多数人不过混口饭吃而已。
那就好,罗雁:“过得去我不去了,付钱的时候好尴尬。”给多给少都不合适。
人家是事事愿意找熟人,她是件件都怕跟熟人打交道。刘银凤:“成,你自己拿主意。”
罗雁哪有什么主意,想想说:“我叫上会芳一起,她会打扮。”刘银凤:“你上回说她读哪个学校来着?”罗雁:“语言学院,学英语。”
刘银凤:“一听就洋气。”
罗雁笑:“会芳头疼着呢,说ABCD的她念不懂。”刘银凤:“那她怎么填这个专业?”
罗雁:“她的分数想留在市里,又要读本科,选择压根没几个,当时连机电学院都填了。”
刘银凤:“这是什么学校?”
罗雁:“原来叫首钢技校。”
刘银凤连连摇头:“那得跑到石景山去,多远啊。”又琢磨:“不过要是将来能分配到首钢,福利肯定好。”她妈是不管什么学校专业,只关心人家将来分配怎么样。罗雁:“还有四年,谁说得准。”
刘银凤:“也是,这一年变得就够快的,更别说四年。”说到变化,罗鸿插一嘴:“雁子你下午出门别往西大街走,说要扩宽,封起来了。”
罗雁点头应,生怕事情办不完,吃完饭揣着从皖南带回来的特产出门。吴会芳百无聊赖,居然跟一帮孩子们在胡同里跳皮筋,看到人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罗雁:“你先把这个放家里,我们边走边说。”吴会芳:“等我一会。”
她把撑皮筋的活给别人,来回跑得飞快,推着自行车出来才问:“我们去哪?”
罗雁:“先去照相馆,再去买衣服。“
一听就知道能忙活不少功夫,吴会芳:“这个暑假没作业,我快把京市的大街小巷踏平。”
逛来逛去也找不出甚么心意。
罗雁:“等开学你有得愁。”
“还开学呢,"吴会芳倒苦水,“我妈说我基础本来就不好,让我提前背背单词,天天回来都盯着。”
罗雁:“通知书到的时候阿姨不是挺高兴的?”吴会芳:“高兴没几天,就开始嫌我考得少。”又说:“对了,白茹让我遇见你跟你说,她被医专录取了。”罗雁:“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白茹的成绩是最后几个月她和王倩云一起拉上去的,虽然不求回报,有结果总是好的。
吴会芳:“真的,可把她妈高兴坏,满胡同的宣传自己是如何辛辛苦苦供她上高中的。”
罗雁:“其实我的功劳不多,都是倩云的。”吴会芳:“她也够厉害的,天天盯着白茹,都没耽误考清大。”罗雁:“她聪明,基础底子又好。”
虽然不是比较,吴会芳:“你要是家里有做老师的爸妈盯着,肯定比她强。”
罗雁:“我还是更想要我爸妈,不用那么强也行。”说完猛捏一下刹车:“差点骑过头。”
吴会芳也跟着停下来,说:“我以为去电报大楼那家照相馆。”一样的设备,电报大楼那家拍出来的就是更好看,不过光等拿照片就要好几天。
罗雁:“后天就开学,来不及。”
吴会芳:“幸好我是前几天去拍的。”
她们停好车往店里走,前后估摸着不到一分钟就拍完。罗雁屁股都没怎么挨到凳子,付完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