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晋封长公主(1 / 2)

第57章晋封长公主

听在耳朵里的刘蛭回头一眼瞥过桑弘羊道:“准备准备,我们该走了。“李开?

李开本来心中有万千的疑惑,无奈刘蛭直言不讳,他的疑惑不要想了,刘侄不可能为他解答,但刘侄守城的办法是真好!不用出城迎敌,早早准备好,只等敌来送死。

本以为刘侄来此要留些时日的,可这才几日就要走?李开之前对天幕论及刘晖来日造反的事,对这位公主半分好感也没有,自不乐意她的到来。

但见识刘侄的本事,尤其是昨夜的操作,引天雷为己所用,把匈奴人劈死,这是正常人能做到的事?

不不不,怎么也不可能。

李开对刘侄的情绪复杂了,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多了敬畏。偏在这个时候刘侄说要走?

这,上谷的事刘侄安排妥当了?

嗯,做完了。

刘侄前来边境是为因地制宜,以令边境的百姓免受匈奴的袭扰。常年深受匈奴之害的不仅仅是一个上谷,还有渔阳等地。刘侄自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留,除非把周围的城池全部都准备机关,但凡匈奴敢靠近他们的城池,绝对有来无回的,她才能留下。不进攻的大汉也能保护自己的百姓,能让刘晖心下稍稍得安。李开道:“公主不必那般着急。”

“大汉的边境不是只有一个上谷。本宫也非为了一个上谷而来,自有我的安排。我给你们留下一个人,外面的机关安排听他的就是。“刘晖知李开言外之意,但她到这儿来的目标她也明确,久留一地是不可能的,该安排的安排妥当,剩下的只须让人定期增增减减机关,随机应变便是。刘侄需要往下一个地方去。

李开明了,刘蛭不可能留下,只能老实的应一声是。刘侄得了匈奴死亡的数量,才不过一万五千,颇是惋惜。李开……

杀匈奴一万五千的人马,不费一兵一卒,这样的打法,试问大汉朝谁能?结果刘蛭不以为然,还觉得人死得太少,不太符合她的期许。他们这些将士纵然领兵数万对抗匈奴都未必有此战绩,闻刘侄的遗憾,李开不吱声了。

桑弘羊想的是,长安要是知道刘侄的战绩,刘彻怕是要乐坏了。不知刘彻是怎么想到让刘侄前来边境,以这样因地制宜守城之法对敌?此法既能守护大汉的百姓,也能让匈奴吃苦头,太好了。刘侄不管,上谷的事解决,刘侄继续往下一个城池去。有了上谷的事,长安那儿未必收到上谷的消息了,可是这一片的边境之地,都知道上谷那儿打了两场神奇的伏击战。不用出兵,直接就让匈奴损失惨重,一切都因为刘侄。

连同刘侄在上谷是如何对付李广的事,尽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杀鸡儆猴的猴们不识趣,是会变成那只鸡的。

刘侄有本事,也有手段,不是企图压下刘蛭的人,都只会配合刘蛭尽可能的完成对匈奴的设伏,以令匈奴无法再犯我大汉的边境,掠我大汉百姓。刘侄就知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李广的作为,上谷的那些人送上门来让刘蛭收拾,刘侄就焉能放过。杀鸡儆猴,都会担心变成鸡的。自那以后,刘侄所到之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都不带半分犹豫的。

因而也碰上匈奴的袭扰,刘晖给的机关武器,都用上。匈奴想进城抢掠,绝无可能。

这样的事刚开始匈奴是奇怪的,慢慢的更意识到,大汉出了一个人才,一个极擅长守城的人才,就那么捏着各地的地势不同,给他们匈奴设下埋伏。是谁,谁有这样的本事?

这事儿,早就有人禀告了。

刘侄迅速的把边境走了一圈,这上谷的消息也才传到长安。霍去病?

刘彻?

疑问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刘彻的心是一阵阵火热的啊。刘侄并非大言不惭,无的放矢。她真的可以让大汉守稳城,以令匈奴犯不成大汉的边境。而这不一定只能靠兵马堆砌,而是借用地势以及那些能工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