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提起旧事叫一个不满意,哪有像刘彻一样的,养得霍去病无法无天。得亏有刘侄在旁边劝着,而且还能劝住了。汲黯从来不满的都不是刘侄。
刘侄多好一个孩子,再得宠于君前,从来不会因为得宠而骄纵,甚至一心系于百姓。
那些粮种提高粮食产量,真正受益的是大汉的百姓们。利于民亦或者利于己,汲黯又不是不长眼睛。谋反成功的汉仁帝,只这个仁的谥号便可知,那是一个怎么样以民为重,以民为本的皇帝。
因此,刘侄在汲黯那儿,不谋反前,她就是一个好的。要是刘彻非要因为刘蛭未来可能谋反上位的事杀刘蛭,只会是大汉的损失,汲黯也自知无法左右早就打定主意的皇帝陛下。刘彻面上讪讪,可惜,他是知道自己错不假,不代表他要改的。汲黯也早知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该劝的要劝。对待霍去病的态度,多少年了,与其指望刘彻,不如指望刘侄。
“爱卿以为朕要不要用阿侄?"刘彻赶紧把话题绕回去,还是说刘侄。汲黯长长一叹,“臣的意思,一个公主,还是安安分分的好。然,倘若天幕所言句句属实,开疆辟土,灭匈奴十万余人之功,陛下不心动?匈奴倘若真受此重创,至少十年之内无力犯我边境。边境安,天下安,大汉之幸也。”这类心态再正常不过。
刘侄若为男儿,有为国而战的心,汲黯一定会拍手叫好的支持人去一战。然女郎上战场,前所未有。汲黯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有一种不是很得劲的感觉。<1〕
对此刘彻笑了,“有才之人当用之。汲爱卿不以为然。”“陛下,才重要,德也重要。"汲黯提醒,察举制那选的也是有才有德的人。“何为德?能让大汉将士不枉死是德,能卫大汉的边境安宁是德,使大汉百姓得以安居是德,为民谋者是德。汲爱卿,朕的公主无德?"刘彻知道汲黯是提醒他别用那些有才而无德之人,可是刘彻也是个坏心眼的,只论到刘侄的头上刘侄的品性为人,汲黯能当着刘彻的面夸赞,可见是深得汲黯认可的。刘彻对刘侄的人品从来也是挑不出半分错。正因如此才会在天幕曝刘晖在未来谋反,刘彻没有在第一时间要刘侄的命。汲黯岂不知刘彻是在顾左右而言他。
“陛下所言甚是。"刘蛭其人,汲黯实在无可挑剔,得认了刘彻所言的德。能让汲黯不得不让了他的一句,刘彻心情大好,愉悦大笑,想往后靠一靠,放松放松。
结果汲黯提醒道:"陛下,注意仪态。”
刘彻的笑声戛然而止,触及汲黯那板起的脸,行,是他一时得意忘了形,他的错,他的错!
汲黯方才夸的是刘蛭又不是他,他倒是以为夸的是他了。立刻让汲黯捉住错处了,刘彻不得不重新坐直了身板。汲黯苦口婆心相劝道:“陛下当以身作则才是。公主,皇子,朝臣,都会以陛下为榜样,陛下失了礼数,也就是失了皇帝的威严。天子失威,天下臣子怕是都要犯上。”
得了,上纲上线的提醒刘彻,让刘彻实在不好不听,忙点头道:“记下了,记下了。”
皇帝的态度好,汲黯也不好再指着人的鼻子骂了。等刘侄回到椒房殿后,在椒房殿内的刘彻盯着刘侄看得那叫一个稀罕,好似刘侄是个难得一见的宝贝。
“陛下。"刘侄坐得住,毕竞刘彻这会儿的眼神,比之上回某个破天幕说她要造反时,简直不要柔和得太多。卫子夫有些撑不住,只好出声轻唤。刘彻应一声,视线依然没有从刘侄身上移开。“陛下。“霍去病看不下去,干脆站到刘侄的跟前,把刘晖挡住。刘彻瞪他一眼,霍去病面带笑容的道:“知道陛下稀罕我们阿侄,那也不用这么看。”
瞧把其他人给吓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刘彻提醒霍去病,那么四句话,多么振奋人心,出自刘蛭之手,是刘侄的志向。刘彻听来的反应怎么可能镇定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