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寺庙的生意
如今长安秋意渐浓,大雁南归,许多人都趁着这时候,去寺庙赏那最后的银杏金黄之景。
王氏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热闹,早早就定好了,要带着贺星若去观音寺看银杏,再用些寺内的茶点,需要下午时分才能回去。是以,这日天光微亮时,王氏就将贺星若叫了起来,在她依旧睡眼惺忪的时候,王氏就已经将她按在镜子前,开始为她梳头发了。感受着母亲温柔的动作,贺星若忽然觉得,时光都因此变得温柔了些。她享受地撒着娇,抓着王氏的衣袖道:“真的好喜欢阿娘给我梳头发。”王氏见她撒娇,也不由笑了起来:“瞧瞧,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跟阿娘撒娇呢。”
穿越至此,虽说她自己的性子是个乐天派,但父母弟弟也都给了她最多的温暖和亲情,更让她觉得来这里的日子一点也不难捱。王氏一面给她梳着头发,一面不住地道:“这观音寺的银杏美景可是一年只有一次,前些日子本就想着带你去看,谁成想你淋了雨,休养了好几日,如今可是要赶着最后的日子去看。”
“你近日劳累,前些日子又受了惊吓,今日就让你弟弟和阿瑶看着店,你可要好好歇歇。”
听着王氏的话,贺星若并不觉得絮叨,只觉得心中一暖,更觉得自己最近班味是重了些,是该好好游玩一日了。
直到梳妆打扮停当后,贺星若先去了厨房,快手快脚地做了两盘点心,放在食盒中带上,以备路上想吃,这才与王氏一同坐上驴车,朝着观音寺行去。观音寺建在长安城的南面,很是清净。寺后银杏林成片,寺内更有一棵百年古银杏树,树枝粗壮,银杏叶茂密,掩映着寺庙屋檐一角,因此闻名长安。每年秋日之时,就是观音寺香客最多的时候。王氏和贺星若到这里时,日头渐升,阳光正好斜照在寺庙的檐角,映衬着金黄的银杏叶和寺内的袅袅青烟,更有阵阵禅音传来。贺星若扶着王氏拾级而上,二人行至大殿之内,贺星若随着王氏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拜了三拜,又按例捐了些香火钱。随后,就有寺中小尼引着二人去禅房小坐,用些寺内的清茶。因着此时天还早,香客并不多,住持妙慧师太便带着另一尼姑,妙真,亲自送来两碗煎茶,放在案几上,对二人道:“二位施主,请尝一尝贫尼亲自煎的茶。”
贺星若拿起盛着嫩绿茶汤的白瓷茶盏,只觉盏壁尚且温热。放入口中一尝,茶水清香不涩,唇齿留香,直感慨住持的手艺着实不错。“多谢住持。"王氏笑咪咪地道,“住持的茶茶香而不涩,一直大名在外,今日一尝,果然如此。”
妙慧长得慈眉善目,听到王氏的话,倒也欢喜,笑着道:“多谢娘子夸赞,看来娘子也是爱茶之人。”
听她说这话,贺星若忽然觉得,妙慧虽然上了年纪,是个小老太太了,却一点都不像个严肃比丘尼,说话时颇为神采飞扬。听到别人夸她的煎茶时,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欢喜,颇为可爱。
而她身旁的执事,妙真师太,眉眼间则带着精明之色,也并不多话。贺星若正饶有兴趣地瞧着,却见妙慧师太与王氏聊着聊着,就叹气道:“可惜寺内人手不够,只能拿些茶水给施主们奉上。只是这徒有清茶,没有果子相佐,真是一大憾事啊。”
说着,又不由烦恼:“过两日是观世音菩萨出家之日,照例是要放生,还要派发吃食。寺中人手不够是一回事,大家却都做不出来些精致的点心。莫说这出去不好看,便是我吃着也觉不好。”
听到这话,贺星若乐了:得,老太太还是个吃货,说到吃的时候,简直是双眼放光,为美食叹气时,也是真情实感,全然不是远离红尘世俗的模样。一面这样想着,贺星若又拿出了一大早带着的食盒,笑眯眯地对妙慧道:“这可是巧了,儿今日出门前做了些点心,请师太一同尝尝,也好佐茶。”说罢,她揭开了食盒盖子,露出了两碟一样的点心。这点心心就是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