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只听着炉内冒着咕噜咕噜的声响,又见水沸如鱼目,这就是一沸了。孙掌柜立时拿起了一旁的盐罐,将一勺盐倒入了茶炉之内,用以调味。再过了片刻,炉内的水又沸腾如涌泉连珠,这就是二沸了。孙掌柜立时就舀了这二沸的一瓢水出来,又将方才碾好的茶末倒入沸水之中煎煮着。直到炉中的水第三次沸腾,有如波涛汹涌,只见他以方才盛的二沸茶水倒进来,以冷汤止沸,再将茶汤上的黑沫漂出,以保证茶汤的醇香。如此一来,唐代的煎茶就算是完成了,孙掌柜的煎茶动作如行云流水,引得周遭不少人称赞,行会之人也一个个面露微笑,恨不得敲锣打鼓,半场就给孙掌柜开个香槟。
而贺星若看着他们恨不得给孙掌柜家的狗都戴上大红花,却也不急。她的水沸得略晚些,可她却未如大家想象的,也舀一勺盐,倒入炉中调味,而是开始以热水冲洗碗盏,这让众人不由一头雾水。陆璟也带着探究的目光,目不转睛地盯看着贺星若手下的动作,不知这小娘子会做些什么。
紧接着,就见贺星若将方才碾好的茶粉倒入盏中,将炉中烧的水也注入盏中,开始将茶调成膏状。随后再注水,她又拿过一旁的茶宪,以手腕用力,击执搅动着碗盏中的茶汤。
这便是几百年后的宋代开始流行的点茶了。贺星汉见到她这般,立时就拽着贺先的衣袖,对他道:“阿耶,我就说阿姊一定会有办法的。先前她做抹茶奶盖时,就说有一日要用这茶宪点茶给我看。贺先看去,就见贺星若的动作行云流水,颇为美观,只是这样的动作,让全场所有人为之不解,纷纷议论道:“这贺家小娘子是在做什么?”“这茶叶,岂是如此烹煮的?实在是有违煎茶之道啊。”“这贺小娘子手中的器物是何物,我竟从未见过。”议论声不绝于耳,就连孙掌柜都看得愣住了,实在是不知这小娘子要搞什么鬼。
饶是心中紧张,贺星若面上也很是平静,对他们的议论也是全然不理,只是专心地击拂着茶汤。
紧接着,就见她继续沿着茶盏边缘注水,手中击拂的动作不停,将茶汤表面击出雪沫乳花。随着她继续注水击拂,只见这茶汤的颜色从翠绿逐渐成了乳白,茶汤也逐渐凝而不动,紧咬茶盏。
见到茶汤渐成乳白,贺星若此时终于抬起了头,对众人道:“此法名为点茶,源自闽地,长安甚少以此法煮茶,但此法讲究调膏与击拂,将茶汤调成白孚浮盏面的模样,入口清香,才算是好茶。”而孙掌柜身后站着的人已经冷哼一声:“这评判好茶讲究的是观其色,品其味,不是看新奇与否的。”
而贺星若只是淡淡地道:“还未到最后一刻,郎君稍安勿躁。”孙掌柜冷哼一声,看着他的表情,贺星若又自动给他配了个bgm:你happy,我不happy~
贺星若一边脑补着,一边还要继续拿起茶壶,小心翼翼地将清水注于碗中,配以茶匙击拂,这动作柔美,仿佛是在绘丹青的模样,也让陆璟不由专注地看着,看贺星若到底会做什么。
众人皆不解之际,就见一刻钟后,一幅磅礴大气的山水图浮现在了茶汤之上,与此同时,贺星若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几根线条就将一幅山水图勾勒得如此生动,堪称水丹青,惹得周遭人惊呼出声。
这样的反应,让外围的人都不住地探着脖子,想看看里面是何情形。赵四郎激动地道:“这样的山水图,当真是徘徊茶中啊。”一旁立刻也有人附和道:“这茶中有画,实在是生平第一次见啊。”贺星若则对周围人道:“儿正是认为,饮茶不仅是为其味道,更是为其意境。若是茶中有画,自然更好。”
她又接着解释道:“儿使汤纹水脉成了禽兽虫鱼花草,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谓之茶百戏也。”
这是北宋陶谷在《磷茗录》中说的话,至于她为什么知道,自然是在现代的时候,她为了让奶茶店的生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