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热的。他们的摊位附近没有别的摊位,位置很宽,摆上露营用的折叠长桌,再依次摆放食材、打包餐具、饮料桶、收款码,还有富余的空间。爷爷、奶奶是炸串的熟手,两人负责处理炸串的订单。中间放包好的饭包保温箱,何林声负责收钱的同时,还要卖饭包。饭包在店里已经提前包好,他只负责售卖。苏苏则在另一侧负责饮料,除了冰冻的瓶装小甜水,还有一大桶酸梅汤,四个冰冻大西瓜。
打扮得漂亮又明艳的沈晴星就负责招揽客人,他们的摊位偏,却有两个时间段必定有人流一-演唱会开始前与结束后。开车、停车的人必定要经过车库出入口,剩余时间就得沈晴星出去招揽散落在公园各处的散客。
至于本次摆摊如何利好炸串店的未来发展,沈队三人在店里就讨论过了。炸串店的位置无法改变,等节目录完,老两口也不会再出门摆摊,那就只能不断提升炸串店的知名度。
像音乐节这样的活动,过来玩的大部分还是同一区域的人,但也不一定都是住在含山公园附近的人。
只要买过炸串店的炸串,再告知客人店址,有机会总有人会再去店里。这期不允许嘉宾私下再开直播,总归还有面向全国的直播间,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知名度"增幅器"。
经营逻辑跟开在旅游景点附近的小店一样,只要不断有人参观旅游区,周围的小店就不缺生意。
为此,沈队帮炸串店注册了全新的网络账号,包括音符、小黑书平台。沈晴星准备休息时间教两老学会发布炸串店相关的内容,慢慢吸引周围的住户。
不仅如此,沈晴星还用徐奶奶的绿泡泡账号创建了一个炸串店客户群,从今日摆摊开始,将愿意进群的客人集中起来,方便两老平时在群里发布营业消息,甚至可以提供三公里以内的送货服务。他们把炸串店的联系方式和入群码印在了包装纸袋上,客人有心就能自行扫码。
虽然群组二维码七天后就会失效,但其实客人在买到炸串到吃完,或许只有二十分钟。
过了这二十分钟,没有意愿扫码进群,二维码是否有效,都不重要。沈队在摆摊前,接连开了几次小会,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将所有他们能想到长期创收的办法都加入了此次的摆摊活动中。他们还考虑过让炸串店入驻线上,只是那样就会被平台抽取一部分费用,线上就不得不涨价。
两个老人接受尝试经营账号和客户群的建议,暂时却不想入驻线上。炸串店的风格就是朴素传统,价格实惠。
线上售卖要加价,操作比较麻烦,老人学起来也慢,这个计划就先搁置了。大约花了三十分钟布置摊位,所有人员和准备就位,时间接近五点,渐渐有车入库,公园里人也多起来。
沈晴星带着提前制作的指路立牌和印有炸串摊菜品的传单,独自出去招揽客人:“我出去了!”
指路立牌有四个,沈晴星找了四个显眼的路口放置,告诉路过的路人,车库附近有一家炸串小摊,售卖炸串、饭包和冰镇饮料,还留下了电话号码,以队客人找不到路可以联系他们。
观众大多在不同的直播间流窜,哪队有意思从热搜的排名就能看出来,很快就会涌入一群看热闹的观众。
沈队准备摆摊后,直播间的热度直线飙升一一【我去!难怪准备了那么久,这也考虑得太全面了!】【一上午光看苏若雨跟两个老人在厨房备菜,没想到沈晴星跟何林声也做了这么多准备!)
【那你是没看全,沈队一直很有条理,开会讨论、商量解决方案,再分工实行。这一队的氛围简直好绝了!】
【确实,刚开始真看不出来,平平无奇的炸串店能搞出这么多花活儿!】【几个年轻人思想灵活,都吃苦能干。老人也开明,愿意陪着他们闹,氛围是真的好!】
【兄弟集美们,我要出发去音乐节了!马上就能见到我的女神,好激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