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炭的多数都是木炭,竹炭一斤就贵了两文钱,一个月下来也是不小的开销。
最后两人决定多买点竹炭,到时候摆摊时间长也不用带太多,给小牛减轻点压力。
“村长,我们买两百斤竹炭一百斤木炭,你看看价格怎么算?”
村长眼睛一亮,还是个大客户啊。
“我也不瞒二位,木炭一斤五文,竹炭要七文,你确定要这么多吗?”
王村长到是想多卖点,但也要把话说清楚,不然算账时嫌贵不是白费功夫,都是乡里乡亲的,闹大了不好看。
“就按您说的,给我装起来吧。”晏汐算了下价格,就算一天摆摊八小时,一斤竹炭用三小时,这三百斤炭也差不多能用半年了。
村长招呼村里人把炭上称,一共一两九钱银子,村长还做主送了几斤碎的竹炭,卖不上价格当个添头也不错。
告别了众人,两人赶着牛车往回走。
担心一次拉太多东西小牛受不住,两人都是自己走路,没背东西也不累,一个多时辰就到了晏家村。此时太阳西斜,大槐树下坐了不少大爷大娘,看到两人赶着牛车回来就是一通羡慕。
都说人家晏家日子不好过,晏老三都二十一了还没娶媳妇,以后怕是只能给人当后爹。
哪成想人家现在日子过得美着哟。
先是晏家老闺女不傻了,还会做那什么粉条,村长还通知村里种蘑菇,全卖给晏家,昨天还有人上门买头花,这才多久,牛车都有了……
以前还笑话人家把个傻子当成宝,谁知人家才是聪明人,看看人家这日子过的,以后怕是拍马也赶不上……
有人想着家里的闺女孙子,看来还是要对她们好点,不说跟晏汐一样聪明,能够帮扶家里,就是以后嫁人能照看家里子侄也是好的。
晏汐还不知道,因为买了牛车还能改变村里女孩的处境,让她们也能喘口气。
两人赶着牛车,和几人打了招呼就回家了,也没多聊,出门一天了累着呢。
看人两人远去的背影,晏家村新一轮八卦又有话题了……
很多人都暗暗想着以后跟晏家多走动,就算不能交好也不能得罪,谁知道哪天就求到别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