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仿佛料事如神一般,看到榜上自己名字,当即拿出提前做好的幡背在背上,幡上八字‘家有贤妻,吾儿一岁’。
这一手操作,给那些打算榜下捉婿的人干懵了。
榜下捉婿失败,除了端王府等人,此事本也无太多人知晓。
偏偏端王在杏林宴喝多了,求圣上赐婚让姜榜眼做他女婿,还说荣阳郡主与姜榜眼早就私定终身了,闹着让人家休妻。
吓的姜榜眼匆匆领了差事外放,好几年没敢回晋安。
不久后荣阳郡主也嫁了人。
此事消停几年无人提起也就过了,谁知姜大人升迁至晋安后,农妇出身的姜夫人出席宴会便闹了笑话。
有人替姜榜眼不平,那姜夫人农妇出身,无才华无背景,配不上姜榜眼。
更是有人道出当年荣阳郡主与姜大人考前相识相知的过往。
不少人感慨造化弄人,好好一对壁人,一个所嫁非人一个娶错人,就此错过。
“那姜家大儿媳才是倒霉透了,遇上这样的婆婆。”
“我记得姜家大儿媳娘家非晋安人,可怜的,被欺负都没有娘家撑腰。”
“姜大人那样的人,怎就遇上这样一悍妇。”
“怪不得姜大人这么些年都没敢纳妾。”
“啧啧……”
有人掩帕轻笑,有人惋惜,也有愤愤不平的。
众人谈及姜夫人糗事,加之为了讨好郡主,话语便难听了几分。
枢密院都承旨夫人扯了扯面皮,用绢帕掩唇,她却笑不出来,皆因她家小女儿与姜家二儿子正在议亲。
六礼已行至二,到问名合八字占凶吉。
两家人都不是那咋咋呼呼的人,故而也没有大肆宣扬,知晓的人不多。
再者没有确切定下亲事,往外说去,若中途起了变故,易损两家小辈名声。
结果就听到了女儿未来婆婆的丑事。
枢密院都承旨夫人有些坐不住了,若这婆婆当真这般不明事理,她家女儿嫁过去可如何是好。
从宴会散席归家,一路上枢密院都承旨夫人都心神不宁。
能与姜家结亲,是他们陆家高攀,姜大人三十来岁已经是正三品官员,大儿子在大理寺,二儿子进了护城营,两个儿子都前途无量。
这样的人家,他们陆家女儿能嫁进去,俨然是最好的选择,可偏偏以后要摊上这样一个婆婆,这要嫁过去,日子得糟心成什么样。
回家她便与自家儿媳说了此事,“……跑儿媳房里睡,你说她这叫什么事,丢死人了。”
枢密院都承旨夫人实在不想女儿嫁过去有这样的婆婆,可又舍不得姜家二郎那样的好女婿。
“婆母别急,先派人打听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陆夫人的儿媳劝道:“姜夫人也在晋安生活好些年了,纵使当初刚来晋安时闹了些笑话,这些年名声早好了。婆母也与姜夫人接触过,她是传言那样的人吗?”
陆夫人摇了摇头,“挺明事理一人。”
儿媳又道:“今日席宴,姜夫人去了吗?”
姜大人官职一升再升,乃是圣上身边的红人,在晋安贵夫人圈里,姜夫人早已成了被争相巴结的对象。
她记得今日的席宴是一个五品官家府邸,以姜夫人的身份,对方应当请不到。
“没,倒是荣阳郡主去了。”
陆夫人知道那八卦的夫人是为了讨好荣阳郡主,只是当时对方说的有鼻子有眼,到叫她气糊涂了,“你快派人去打听打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若是被人故意抹黑,她也好上门去告知一声。
“这事先别让莹莹知道。”
两人不知,陆昭莹已经知晓了,丫鬟出门买绣线听说了此事,匆匆回来告知。
“小姐,现在外面的人都笑话姜夫人,说她,说她……”
什么老蚌奶儿子等脏话,难听死了。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