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不值钱的袁本初
袁珩重返后汉末官场前的最后一天,从强行征用郭嘉与蔡琰开始。此时恰平旦正,天色仍是一片漆黑。郭嘉无精打采地跟在袁珩身后,哈欠连天;他看了眼一旁精神奕奕的蔡琰,忍不住问:“你不累吗?”蔡琰义正词严地说:“今得以为国朝尽忠,琰不累也!”前方的袁珩回头,赞叹不已:“昭姬聪慧。”这就已经学会扯大旗了,堪称天赋异禀。
郭嘉…”
喂,你们这样会显得我思想境界很低级、很狭隘啊!郭嘉试图挣扎一下:“就算你们想给我找点事做,就不能让我自己选吗?"袁珩向来深明大义:“大将军门下缺一长史与从事中郎,家父门下更是虚席以待天下贤才。我有点人脉,奉孝更想去哪一处?”郭嘉爽朗一笑:“哈哈,开个玩笑而已!嘉还是更喜欢与挚友知己共事!"底线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袁珩不怀好意地跟系统畅想:【如果他知道我等会儿想让他与昭姬做什么,恐怕就不会这样说了……,)
袁珩直接将郭嘉与蔡琰打包送上了前往公主府的车马,殷殷嘱咐:“昭姬与奉孝都是我的挚友,我焉能有仕途亨通却忘记故人的道理?模仿我与文若世兄的字迹实不能发挥二位才能万分之一,公主府中如今正缺你们这样的人才!”去吧,去模仿更多的属于我的字迹;要拙劣的,刻板的,能看出人为痕迹的。届时往高望家里一塞,那就是一一惊爆!汝南袁珩最新力作:《我栽赃中常侍栽赃我》。
系统震撼地无以言表。
只要往东汉末权贵中心随机投放一个袁未央,整个权力场、乃至日后的群雄,道德底线能直接下降百倍;若将礼崩乐坏定义为乱世开启的征兆,那么袁珩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能够力压刘宏、常侍、董卓等人的搅屎棍。【最有效的权谋,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栽赃陷害以及鸿门设宴埋伏武士啊!】袁珩唏嘘,【只要我不高声嚷嚷得人尽皆知,那我的双手将永远干净无瑕。系统与有荣焉地附和:【我知道我知道!这就叫做-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袁珩站在门边,笑嘻嘻地说:【功名?在我们大汉,孝廉就是功名!所以现在是时候去尽孝了!】
距离袁氏宗祠事变已经过去两日了。这两日里袁珩简直如同做了汝南袁氏的家主一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她说太阳是方的,大家也得争先恐后夸赞太阳方得有模有样。
在目睹六种形态各异的睡姿之后,就连大于若至的袁术都乖得跟鹌鹑似的,顺带着对袁绍的态度都好了许多;更不必提其他送钱送人送田产的族人。可唯有袁绍这为人亲父者,因“忙于公务”而迟迟“无法”与袁珩说些掏心窝子话,为了回避不惜整日里与曹操厮混一处(划掉),于是袁珩的耐心即将告罄若换成前几年,她会对袁绍的回避乐见其成,因为这意味着袁绍在用“耳听为虚"的方式自欺欺人式地默许;可袁绍一再降低的底线令袁珩本就蓬勃的野心愈烧愈旺,如今她想从袁绍那里得到的,是“眼见为实"之后的纵容。【我有些好奇。】系统疑惑道,【以前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你从来都是等袁绍先妥协低头的,为什么这一回要主动去找他呢?他总会想明白的,不是吗?袁珩闻言,脸上便露出了一个略显扭曲的清甜笑容:【因为这一次,先主动的人其实是阿父啊。】
阿父是那样了解她……她怎能让阿父失望呢?系统仍觉不解,袁珩却不再说话了。
她牵出春荣一一这匹本属于阴循的马,也随着袁珩的成长而日益膘肥体壮、高大俊美;她爱惜地摸了摸春荣的脖颈,而后弯腰俯身,信手折下一朵嫣红戎葵,翻身上马,径直往城郊别庄而去。
大
亭台连双阙,微雨杏花风。
袁绍手执一枚玉润白子,迟迟未落。
曹操抬眼,揶揄着打量明显心不在焉的好友,半真半假地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