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典老片都是谢晋拍的。
“您们好,请进请进。”
李有思进屋前,先说了一声:“有客人来了……”
“好嘞,我倒茶。”
张丽收拾了一下,从屋子里出来,给两位倒茶。
几人坐下之后,谢晋和许桑楚看着李有思的家里,这里虽然比不得大四合院的阔气,但是有猫有狗还有美人,真的格外温馨惬意。
还得是作家,会挑地方。
“李有思同志,实话实说,来这里,我们就是想要找你要《追风筝的人》的改编权。”
李有思点点头,问了个问题:“为什么这段时间,你们电影厂的人都是扎堆过来的?”
谢晋也没给他打哈哈:“简单来说,电影厂年前开一个年会,第二年年初会开一个大会,上面电影都是有指标的,每一部电影,都是需要精挑细选的。
所以大家都想要在明年年初开会前,提前拿到电影,这样先把电影的事情安排好了,也可以通过电影找上面批款要各项资源。毕竟每年的批款也是限量的。”
谢晋把大致说给李有思听,李有思也明白,为什么八一厂、北影厂都是这段时间找的他了。他说道:“那我知道了。”
说实话,李有思是谢晋的影迷。如果了解他的一生,真的不可能不会佩服他。
谢晋的人生比他的戏还有刻骨、“伤痕”。
六十年代,他进入干校,那时候父亲就自杀了,人生最黑暗的时期,他走了过来,
等着后面他膝下有了三子一女,但是三个孩子都有智力障碍,老三老四最为严重,生活无法自理。疾病带走老三时,他六十多岁,疾病带走大儿子时候,他八十多岁。
而大儿子是他四个孩子里面唯一一个智力正常的,从小留学美国,学成归来,拿起导筒,继承衣钵。本来唯一的寄托,突然陨落。
白发送黑发。
不过谢晋拍的所有电影,都饱含着人性的“真善美”,带有“人道主义追求”。没有因为自己的一生磕磕绊绊有过上面改变。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中描述:“谢晋是“东山谢氏”的后人,却从不张扬,也不为自己祖上的赫赫功绩而骄傲自满,体现了他不慕功利的高尚品格。”
谢晋这时候说话带着笑容,他问道:“小李同志有兴趣把《追风筝的人》给我们上影厂吗?”“导演是谁?”李有思问道。
许桑楚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谢晋同志,他对于你的小说老早就有了兴趣。”
谢晋点点头,虽然不是他自负,但是现在的上影厂最厉害的导演,应该就只有他了。
“嗯,如果你相信我的话,电影的事情自然是我全权负责,我尽量会做好你的电影,尽量还原你书中的一些神韵。我来之前就拜读过《追风筝的人》三四遍了,我知道因为是为了卖给国外人的,所以有的地方和国内不太一样。”
谢晋一直都是笑着,而且很温和。
这让李有思很舒服……这种是他本人那种善良的人的喜欢。
许桑楚说道:“是不是稿费方面有问题。”
当然喜欢谢晋,不代表不要稿费:“北影厂那边给我开的是一万元的稿费……你们?”
许桑楚说道:“你先说说你心中的预期吧。”
李有思也不瞒着两人:“我想要一万五。”
许桑楚思考了一会儿。
谢晋给了一个眼神:想不想赚外汇了?
许桑楚一口答应:“好,一万五!包剧本吧?”
“包剧本的话,还能往上面加吗?”
..……”许桑楚懵逼,这么不要脸的吗?这个人。
“不加了,一万五必须是您本人写剧本。”
李有思说道:“好我写剧本。不过厂长我提前问一句,您就不怕电影拍毁了?你们上影厂是唯一一个一下都没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