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第161章 足以记载进入文学史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1章 足以记载进入文学史的(2 / 4)

对。”

“狄更斯也喜欢用幽默的文风来讽刺社会现实,比起来普通的抗战小说,这应该算是一篇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两人的说话声瞬间让整个班里面的作家、评论家都讨论起来了。他们纷纷凑过来,李有思现在成为了年轻一代人的标杆,精神领袖的位置隐隐约约向着李有思靠齐。

李拓更像是他们的老大哥,而李有思就是这群青年作家励志超越的标杆了!

一位青年人趴着过来,坐在位置前“你们说今天早上李有思的评论呀,我早上才看呢!第一次看他发表这种评论。”

“老有人说什么屁股问题,我就觉得这算是扣帽子了,哪里来得那么多屁股的事情啊!这李同志的正能量!”

“能向外国输出中国文学他就不是坏人呀。”

“真正的敌人只有法西斯!”

“以前我还认为李同志不会回应这些事情,这一次真的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啊!”

“毕竟李同志年龄和我们差不多,甚至比我们都小,他有这些不满都是能理解的。”

“《纽约时报》呢!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有篇小说能发表在《中国文学》。”

“你先把小说发表去《人民文学》再想发表去国外的事情吧!”

所有人都在讨论的时候,一道咳嗽的声音响起来:“咳咳,上课了。”

“刘老师………”

作协培训班作为作协引领的组织,它的各种老师,都是各种知名的作家、编辑,刘心武、崔道义都来过这里授课。

今天就是刘心武过来授课。

“看什么呢?”

刘心武走过去,拿起来报纸:“《纽约时报》?小李?”

看了,一眼,刘心武心里打起来了小九九

这个年代算是和日韩、欧美最亲密的几年,所以发表这种比较客观的评论,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

加上李有思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把那篇《纽约时报》的事情带上来。

比起来这些作家、评论家喜欢讨论文学上面的事情,李有思发表去国外的事情,才是更多的普通人能够接受的。

北平的一些深胡同里面。

卖报的骑着自行车过了几圈,“号外,号外!世界第一大报纸,刊登中国作家的文章!”

“《纽约时报》报道二十二岁知名的年轻作家!中国首列!”

“同志给我拿一份。”

“我也要一份。”

这个年代压抑了很久,去年奥运会的第一个金牌给了不少的民族自信,但是又这么几年过去了,经济文学更方面的入侵,导致了自卑的情绪又重新回来了。

《纽约时报》的评论,虽然不说是一下子让整个民族自信提升无数倍。

但是也算是久旱逢甘霖,让渴求信心和荣耀的人们获得了不少的安慰。

体育、文学,至少都有了一些典型出现了,经济也在快马加鞭的往前面赶上去……这么看来时代依旧是欣欣向荣的!

胡同里面的一名戴眼镜的文学青年说道:“李有思同志,不愧是年轻一代的脊梁,能够输出文化,他在我心目中就是第一!”

另一边有人应了一声:“要是他写《鬼子来了》真的是居心不良,还有哪位作家是真的一心宣传文化呢!”

“这两篇评论都写得出奇的好,看的我是热泪盈眶。”

“以后谁骂李有思同志,谁就是往我头上拉屎。”

“那很多了。”

有人激动说道:“李有思就是民族英雄。”

“哎哎哎,别捧杀啊,你再这么说就过了哈,太过了。”

确实很容易过,例如李宁当年获得了三枚金牌,虽然没有许海峰第一枚金牌那么历史性,但是也是一跃成为了体育界的新星。

然后过去了几年,他在第二次奥运会之后失败了,然后回头对着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