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环境:枯叶、碎石、水流声。”
“心理误导:在明显路径旁设置更隐蔽触发点。”
“延时杀伤:火绳、酸蚀、重力延时装置简易制作法。”
“材料选择:就地取材,木、石、金属碎片、火药(少量)、动物筋腱、植物毒液(常见种类及提取)。”
“布设原则:连环、覆盖、真假结合。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杀伤或迟滞效果。”
林野的呼吸急促了起来。
这是一套系统化、工程化的“死亡艺术”,追求着最高的杀敌“效率”。
他翻到“渗透篇”。
核心只有两个字:“消失”。
“夜间潜行:呼吸控制(无声换气法)、步伐(脚掌落地顺序、重心转移)、利用阴影与光源死角(精确计算月光角度、哨兵视野盲区)、衣物摩擦声消除(特殊绑扎法)。”
“伪装与环境融入:简易吉利服制作(植被选择、捆绑技巧)、面部及手部涂黑(材料与防反光)、消除体味(土法)、利用地形(沟壑、废墟、牲畜棚)。”
“路线选择与情报预判:避开常规路径、利用敌人心理盲区、哨位换岗时间规律利用、简易地图绘制与记忆法。”
“目标识别与接近:无声解决哨兵(手法:颈动脉压迫、后脑打击点)、门锁无声开启(简易工具制作)、利用环境噪音(风声、雨声、动物叫声)。”
没有什么飞天遁地的轻功,只有将人体潜能和环境利用到极致的科学。
它要求渗透者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像一缕风掠过树梢,成为环境本身的一部分。
最后是“狙击要点篇”。
“伪装与隐蔽所构筑:射击点选择(射界、撤退路线、天然掩护)、简易伪装工事(利用岩石、树根、废墟)、消除枪口焰及扬尘(土法遮蔽)。”
“简易测距与弹道修正:跳眼法精要(手臂长度固定、目标参照物选择)、风速风向简易判定(草木、尘土、烟)、简易射表速记法(不同距离、常见枪械弹道落差)。”
“目标选择与射击时机:价值目标识别(指挥官、机枪手、通信兵、关键技术人员)、一枪毙命原则(头部、心脏区域)、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目标静止、暴露要害)。”
“狙击手心态:绝对的冷静、极致的耐心、承受孤独、一击脱离(无论中否)。”
它强调的是在现有最简陋条件下,如何将单兵远距离精确杀伤的可能性提升到极致。
林野努力的吞咽着口水,越看越沉迷。它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对现今的他乃至整个八路军都具有极大的帮助。
可惜的是,这只是一份书写着简体中文的手册,没办法像破锋八刀的技能一样,融入他的脑海中,化为他的肌肉记忆。
也就是说,林野得好好去学才行。
另外,这一本手册想要拿出来,里面的文字也是相当的关键,必须得将其化为繁体中文才行。
良久过后,油灯熄了,窑洞沉进墨汁里。
林野闭着眼,牛皮册子压在胸口,那些文字在他脑子里不断回荡:“生存……隐匿……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