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头皮的,应该就是陈渐平。”
陈渐平发现了他,他当然也注意到了陈渐平。
在繁杂的成交栏中,确定一笔订单是某个人做的听上去很难,宛如大海捞针,但剥头皮交易却是个意外因为这种操盘手法太好辨认了,只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一笔开仓和一笔相同手数的平仓,就基本可以确定对方在剥头皮。
而白糖这个品种,虽说交易量很大,不过绝大多数订单都来自机构、厂商和大户,散户的参与度是比较低的。
它不比橡胶,交易白糖需要相当扎实的基本功。
没有专门研究过的散户做起来会非常难受,容易被两头杀。
而机构大户极少采用剥头皮这种极端策略,因此陈平和陈渐平能迅速发现对方的存在。
“此人交易次数不低,就是成功率……”
陈平没估算错误的话,上午陈渐平的胜率应当低于70%。
他研究过这个人,倘若对方能执行过往的既定策略,这个数字不该这么低才对。
而且周四陈渐平一整天才做20几单,但光是今天上午,这个疑似他的剥头皮交易者就完成了30笔以上的订单!
“不会是受了什么刺激吧?”
如此高强度地开仓、平仓,陈渐平的脑子还能撑保持清醒吗?
陈平表示怀疑。
陈渐平能撑多久他不知道,但要是接着耗,陈平未必虚他。
可惜,陈平没这个打算。
早盘已经比过了,对方的剥头皮水平不如他,至少陈平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比下去的意义了。
在他眼中,陈渐平顶多算是一个厉害的剥头皮操盘手,他的上限就摆在那里。
剥头皮作为众多交易策略的一种,不是陈平看不起它,实在是这种手法难登大雅之堂,而且还会消耗投资者的大部分精力。
对那些想赚快钱的人来说,剥头皮是见效最快的方法;但对陈平这种已经攒够一定资本的人而言,偶尔体验一次就行了,长期做只会得不偿失。
下午3点,期市收盘,白糖报7308元/吨,日内涨超1.9%。
今天大宗商品涨跌不一,工业品跌的多,农产品涨的多。
涨幅最大的是菜粕和豆粕这两大饲料原材料,前者收涨2.2%,后者收涨2.0%。
橡胶延续昨天的震荡行情,盘中涨得不多,没能突破上方阻力位;跌得也不多,同样未能击穿周二的低点。
收盘微跌0.2%,全天振幅不超过1个百分点,简直是折磨人。
不管是多头还是空头,都不喜欢这种震荡的行情,因为它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有的人忙活半天还倒亏手续费。
棉花的情况稍好一些,日线跌约0.4%,短期回调的信号还是比较强的。
陈平全天一共做了32单,盈利28单,亏损4单,胜率由上午的83.3%提升到87.5%,单日盈利300万+,账户净值顺利突破1500万,来到1678万!
对于这个成绩,他还是很满意的。
陈平比任何人都清楚,剥头皮太吃状态了。
有的人连战连捷,做十几单、甚至几十单都能保持100%的胜率;
有的人却接二连三地亏损,做一单割一单,连损几次本金就被消耗大半。
这两者看似天差地别,实则有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同一种剥头皮策略上。
还是那句话,交易员的成功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运气同样不可或缺。
陈平就感觉自己今天的运气挺不错的。
至少下午他手感很好,怎么做怎么赢、做一笔赚一笔。
“估计今天的数据出来后,我又要上热搜。”
在国内,剥头皮是一种很冷门的交易策略,别到时候让他把剥头皮带火了。
陈平不希望他被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