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用夸张的语气念道【“凡地下甬道,宽需容双车并行,高需丈二有余,以利通风及人员行走……”“站点设置,需择人烟稠密、四通八达之处,间距以三里为限,过远则民疲,过近则靡费………”“通行之制,分官民上下两途,官道速且直,民道稳而全,各安其道,互不侵扰……”“遇水火之灾,当有紧急疏散之径,标识需明,警铃需响……”】
【瞧瞧!瞧瞧这规划!这细节!连双向通行、站点间距、官民分流、紧急疏散都想到了!朋友们敢相信是明朝的东西?明中祖朱高烁,真乃神人也!】
光幕画面猛地一转,喧嚣的工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灯火通明、干净整洁、充满未来感的地下空间。
一列流线型的银白色列车正悄无声息地滑入站台,站台上人流如织,秩序井然,巨大的站名牌在柔和的灯光下清晰可见一“太宗站”。
【各位!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施工点上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年的地铁「太宗站’!】UP主的声音在空旷却充满人气的展厅里回荡,带着一丝感慨。
【大家可能不知道,关于这个站名,当年可是有过一场不小的风波!】
镜头拉近。
【根据出土的文献和后来的《明中祖实录》记载,在确定这条贯穿古浔州核心区的地下交通枢纽命名时,当时的皇帝,也就是明中祖朱高烁陛下的孙子辈,有人提出,应将此站命名为“成祖站’,以彰显永乐大帝朱棣开拓海疆、五征漠北的“成祖’功业,认为“太宗’之称不足以显其赫赫武功。】【这个提议,在当时朝堂上引起了不少附和之声。】
【但是!明中祖朱高烁陛下力排众议!他亲笔批示道:“太宗者,继业守成之典范,文治武功之集成!先帝靖难定鼎,开创盛世,功在千秋!岂因后世子孙武功,而轻改祖宗庙号?况此地下通衢,惠及万民,取“太宗’之名,正合先帝以民为本之圣德!’】
UP主模仿着想象中的帝王威严,随即语气转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