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形成了稳定的沿海聚落。这些因珍珠而安居乐业的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巡逻海疆,传递信息,成为抵御倭寇的第一道屏障和朝廷水师的有力补充。】
朱棣的眼神变得极其复杂,愤怒之下,是深深的震动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羡慕。
“看到了吗?”朱棣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穿透力,目光锐利地扫过两个儿子。
“老四媳妇在浔洲做了什么?她没要朝廷一两银子,没调朝廷一兵一卒!她用那“妇人之物’,生生在盐碱地上,在倭寇眼皮底下,养活了数万百姓!聚拢了民心!还…还他娘的养出了一支敢跟倭寇拼命、能撞沉大船的“海上义民’!”
他指着天幕上那些忙碌的渔民、精美的珍珠、远航的商船,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咬牙切齿的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军费’!这才是真正的“强兵’!金银买不来民心,刀剑压不住血性!她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家可守、有利可图!百姓自然就愿意为了守护这一切去拼命!那些渔民喊的是什么?“为天子守海上国门’!听听!听听!这是民心!是比十万大军更稳固的国门!”
朱高炽听得心潮澎湃,又深感惭愧。他看到了另一种治理的可能,一种扎根于民、藏富于民、取信于民的强大路径。
“父皇明鉴!祁王妃…四弟妹此举,实乃治本之策!富民方能强兵,安民方能固国!儿臣…受教了!”他由衷地感叹。
朱高煦则有些不服气,梗着脖子道:“父皇!这不过是小打小闹!靠着妇人做些首饰,养些渔民,撞沉一艘倭船顶什么用?倭寇大股来袭,还不是要靠朝廷水师真刀真枪地打!儿臣…”
“你闭嘴!”朱棣厉声打断他,眼中满是失望。
“你只看到撞沉一艘船?你看到民心了吗?看到那源源不断流入浔洲、支撑起这一切的金银了吗?看到那些因为有了活路、有了希望而自发组织起来保卫家园的百姓了吗?这才是根基!这才是长久之计!光知道打打杀杀,那是莽夫!是消耗国力的无底洞!老四媳妇这一手“珍珠换军费’,换的是民心军心,是长治久安!这才是大智慧!”
朱高煦被骂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却不敢再顶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