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功夫足球》港岛首映。
午夜场,开票三小时,全线售罄!
要知道,千禧年之后,港岛电影市场早不如七八十年代那么风光。
而《功夫足球》上线三天之后,电影票居然被黄牛炒到五百港币一张。
要知道,此时一碗云吞面也才不过十几块而已。
港岛方面,首周票房就已经达到了1200万港币。
由于港岛、内地两地同时上映,港岛方面成绩辉煌。
但内地的在上映第一天就遇到了问题。
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释咏信向《功夫足球》的出品方中影集团寄出了一封律师函。
作为出品投资方之一的冬方印象同样也收到了。
没错,咏信大和尚在千禧年初就已经学会了后世的公关手段。
话说,叫咏信的好像都是个人物?
不仅如此,见中影集团没有理会自己,咏信大和尚又召开了记者会:
“少林寺传承千年,是礼佛修行的神圣的地方,不便过度娱乐化、商业化……”
在他眼里,少林寺怎么能跟无厘头喜剧、踢足球这种“混搭风”扯上关系?
简直就跟袈裟配超短裙一样违和。
事实上,并不违和……
说白了,就是觉得这电影“拉低”了少林的档次。
至于他口中的不便商业化,更是胡扯。
哥们你1995年的时候张罗了一场建寺1500年周年庆典。
四处联系培训结构,开发出大和尚表演项目,在庆典上演出,日后成了该寺的传统节目。
第二年,又建立了寺庙的的官网。
要知道那可是1996年。
网站不仅发布寺院日常动态,还公开《易筋经》《洗髓经》等经常出现于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籍。上线半年,就累积了数万条海内外访问记录。
此时,网易腾讯新郎还是弟弟,甚至有的还没诞生。
大家伙上网还在用网景浏览器。
但咏信作为僧人,不仅会上网还办起了网站!
事实上,释咏信早已经悟透了:
虚拟世界的香火钱,比功德箱来得更汹涌。
商标垄断,是释咏信的终极大杀招。
他眼看“少林砂锅”、“少林火腿肠”横行。
怒目圆睁,发出一声佛门狮子吼,一口气注册了706类商标。
他不光注册了“少林”的商标,甚至还把“东少林”、“南少林”、“西少林”和“北少林”的商标全给注册了。
后来他还想拿“南少林”的商标来卖白酒,结果被商评委以“亵渎佛教禁忌”驳回。
这就是你口中的不要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
一时间,因为释咏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功夫足球》被推上风口浪尖。
不过,也正是大和尚这一番闹腾,许多人的心里浮现了一个想法:
少林寺和足球……怎么结合?
少林寺碰上周星弛的无厘头,会不会很有趣?
所以说,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于是乎,当释咏信热火朝天的号召大家抵制《功夫足球》时。
观众们却是满怀期待的走进了电影院……
“我从来没想过功夫可以这样拍,踢足球的场面又搞笑又激动。
看完觉得很开心,这就是星爷电影的魔力……”
当观众从影院走出来之后,普遍认为影片的核心创意一“少林功夫+足球”极具想象力。
将传统功夫与现代竞技体育荒诞结合。
既保留了周星弛电影一贯的夸张喜剧感,又融入了热血励志的元素。
许多观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影片的动作设计,如“铁头功”顶球、“旋风地堂腿”射门等充满视觉冲击力。
笑点密集且贴近草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