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评价(2 / 2)

过过十分钟,最多也就是五六分钟。”

《小丑》还没出现,曹任这么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而柏林的话,最长的应该是2011年的《一次别离》。”曹任道。

“那另外两个电影节还挺正常的啊!”刘师师不由地有些想要吐槽。

五分钟意思意思就得了呗。

戛纳这动不动十分钟往上是跟谁学的?

难道是为了表示我们戛纳一家可以抵的了柏林和威尼斯加起来吗?

可是,影响力难道是看鼓掌时长的吗?

在刘师师的腹诽中,十二分钟过后,观众们的鼓掌开始渐渐回落,直到彻底消失。

“曹用爵士乐和色彩重新定义了现代歌舞片,这是一部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完美致敬,充满魔力,让人沉醉!”

戛纳场刊在第二天就给出了评价。

而评分也算不错,3.6分!

相当高的一个分数了。

相当于百分制里的九十分。

而在戛纳场刊,想要拿到这九十分,可别绝大多数考试里拿到九十分要难的多的多。

当天,也有不少戛纳本地媒体给出了《爱乐之城》的评价。

“影片暗讽了娱乐工业的浮躁,却仍以梦幻包装现实,形成微妙的自反性。”

“一部非常经典的新时代歌舞片,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对诸如《雨中曲》《一个米国人在巴黎》等许许多多老片的致敬,这更像是一部歌舞片的集大成者,年轻的导演曹在向众人表明,他不只是能拍摄得了场景简单的诸如《房间》《爱》,或者《海边的曼彻斯特》等作品,还可以拍得了复杂且不熟悉的歌舞片,并且将其拍好。”

“艾玛·斯通在里面的表演堪称登封造极,难以想象,她居然只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女演员。”偶尔有些差评,也被淹没在好评之中了。

而随着优秀的评价,加上这部片确实比很多文艺片更具商业性,更适合观众观看,接下来的展映时间,《爱乐之城》的千人场馆可谓是场场爆满,尤其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

在这样热映之中,离闭幕式越来越近,曹任终于接到了那通熟悉的电话。

确认自己身份之后,当即表明自己身份,然后邀请《爱乐之城》剧组参加闭幕式。

挂断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曹任却是罕见的忐忑了几分。

“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得偿所愿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