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360章 卿若劝朕三思,朕可令卿赴死!大唐的悲剧绝对不能在大秦重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0章 卿若劝朕三思,朕可令卿赴死!大唐的悲剧绝对不能在大秦重演!(1 / 3)

秦二世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秦内史郡,大荔县。

扶苏站在洛河东岸,脸色格外阴沉。

大荔县令孟纠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悲声求饶:“臣万万不敢怠慢上令!”

“臣并县中官吏既要在学室之中充任教习,又要研读、传授新律,还要率民开垦田亩、敦促生产,更还要负责途径洛河的粮草转运事宜,却又遭重整吏制,很多县中官吏尚未能熟悉自己的职务。”“如今需要处置的事务实在繁多,但臣每年都会率臣民尽心疏通河道沟渠。”

“臣以为,如今洛河河道并大荔县内诸渠的淤泥都不深,方才私定缓急,耽搁了疏通河道沟渠之事。”“拜求陛下明察!明察啊!”

孟纠心里苦啊!

扶苏自登基至今改革不断、命令不断,更还发兵北伐胡国,这一系列举动直接导致基层工作愈发繁重。虽然扶苏两开科举,为各基层衙署都补充了新鲜血液,但刚刚出仕的新吏们就算是腹有韬略也还需要时间了解地方环境,秦律更是明确规定了新吏、新匠等所有从事新工作的人在履任初年都只需要完成一半的工作量即可。

余下的工作压力可全都在孟纠等老吏身上!

一个人难道能被劈成两半用吗?

当然不能!

所以施政自然就要分轻重缓急,一件一件的去做。

孟纠不过是将疏通河道沟渠的工作留在了后面处理而已,又不是不做了,何错之有啊!

扶苏手指岸边的大滩淤泥怒斥:“朕只是令水师下荔渠挖掘了一丈见方的淤泥,所得便有如此之多。”“这就是汝所谓的河道沟渠淤泥不深?!”

孟纠顺着扶苏的手势看向淤泥,诚恳的说:“陛下,洛河之中的淤泥不过半丈,大荔县内诸渠淤泥最深也不过三尺而已。”

“真的不深啊!”

这样的沟渠已经足够容纳一场数年难遇的大暴雨了。

难道还不够吗?

陛下何必苛责过甚啊!

扶苏冷声质问:“朕传诏天下,今岁七至九月恐有连绵大雨落于大河两岸,尤其是会落于关中地、新郑地、外黄地一线。”

“为免大河泛滥、沟渠淤塞、作物毁于一旦、万民遭水侵袭,特令大河周边所有郡县官吏于春耕补种结束之后率臣民全力疏通河道沟渠。”

“所用臣民之力若逾新律所定的徭役之额,朝中可拨付粮草以换万民劳力。”

“汝视朕诏为何物?”

“粪土乎?!”

扶苏很愤怒!

在原历史上,自从秦二世元年胡亥继位至汉高祖七年刘邦遭白登之围,十年时间里天下动乱不休、政局不稳,期间天灾所导致的死伤远远不及人祸,史官们奋笔疾书的记载着天下间一桩又一桩大事,根本无暇记载天灾。

但就是在这大事频发的十年时间里,史官们依旧纷纷挤出时间记载下了一次天灾,那就是秦二世二年七月至九月的连绵大雨!

根据各地史官、县志的记录,此次暴雨的范围至少包含秦国的关中地到故齐地的平原津,纵跨至少千余里,纵贯天下!

史官们没有记载这场大雨是否造成了河堤溃毁,也不曾记录下庶民们因这场天灾遭受了何等惨重的损失。

但经历过贞观三年黄河决堤大灾的扶苏却很清楚连绵大雨对于黄河两岸的压力有多大。

即便黄河不决堤,倘若沟渠不畅,难以排走的水流也会吞噬农人们辛劳一年耕作的庄稼,还会带走土壤肥力,让良田变成荒田,甚至是干脆变成新的流域、断了农人的活路。

倘若黄河决堤,数郡之地都会饱受粮荒之苦!

所以扶苏才会顶着群臣质疑下达强令,让黄河两岸官吏抓紧春耕后的空闲时间去疏通河道和沟渠。曾经大唐发生过的灾难,绝对不能再重现于大秦!

结果孟纠给予扶苏的却是如此答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