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此话一出,蒙恬、辛胜等老牌大秦将领齐齐愕然。
三路兵马加起来才九万人?
咱大秦什么时候打过这么吝啬的仗?
长期国驻于漠南大营的常备军都高达三十万人,攻灭匈奴的灭国大战怎么能仅发兵九万!
蒙恬当即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九万之兵远不足以攻灭匈奴。”
“若欲绝匈奴边患,至少也当发二十万大军,更还当调动大秦境内的所有战马。”
“如此,方才能保此战必胜!”
蒙恬第一次出征就是二十万大军的副将,挂帅北伐匈奴时更是三十万大军的主将。
自蒙恬踏足沙场至今,蒙恬就没打过这么抠搜的仗!
这么小的单子,蒙恬真不知道该怎么打。
但韩信却是毫不犹豫的出列拱手:“臣自请挂帅!”
“臣有三个请求,若是陛下皆允,臣以为九万兵马足够攻灭匈奴!”
蒙恬、辛胜等将齐齐愕然,不禁侧目。
除非其中一个请求是增兵,否则哪怕是有三十个请求又怎能以九万兵马攻灭匈奴?
扶苏颇为期待的看着韩信发问:“爱卿大可直言!”
韩信当即道:“臣第一请,包括上卿在内的朝中群臣众将皆归由臣调遣!”
“行军方略、军中职位、军职升降等一应军中事务,皆由臣一言而决!”
“临战之际,允臣临机决断!”
杨武、王戊、蒙恬等将门子弟看向韩信的目光已不只是震惊,而似是在看外星人!
诚然,战前军略和朝廷命令会对将领行事有一定制约。
但战前军略和朝廷命令同样也是一种责任分摊,或者说,是给皇帝一个帮你分锅的机会!
此战若胜,军功尽归于主将,此战若败,只要主将没有犯原则性错误就不会遭受重惩,因为这场战败不只是将领一个人的失败,更是包括皇帝在内满朝君臣的失败!
就如李信、蒙恬攻楚之战,此战的战前军略经过了赢政许可,每一步战术也都上禀了赢政,虽然赢政没有对李信的决策做出任何干涉,但在此战大败之后,赢政依旧以此为由把主要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非但没有论李信、蒙恬之罪,反倒是继续重用二将。
如今韩信自请临机决断,万一此战败了,扶苏甚至都没有帮他分锅的理由和说辞,此战罪责只能全数落在韩信一人肩头,就算是扶苏仁善,韩信又岂能不以死谢罪?
更重要的是,当韩信把一支大军牢牢的捏在自己手心里,扶苏凭什么相信他不会造反?
万一有人在朝中散布谣言、污韩信欲要谋反,韩信有嘴都说不清!
杨端和、王翦、蒙骜都是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更还在大秦繁衍了几代人的老将,但就算是他们也不敢提如此疯狂的请求!
扶苏略一沉吟后却是沉声道:“朕欲纳博士陈平允故六国遗民献粮得二五百主及以下军职之策,又欲由漠南大营、蓝田大营分别调遣军法吏入军。”
“余下官职,韩上卿皆可随意调配!”
“东胡、匈奴皆距咸阳数千里远,为免贻误战机,允韩上卿临机决断!”
赢子婴、蒙恬等群臣众将赶忙拱手高呼:“陛下,三思啊!”
扶苏目光温和又诚恳的看着韩信,认真的说:“诸位爱卿不必多劝。”
“朕深信上卿信必不负朕!”
在有机会退守齐地、与刘邦项羽形成齐楚汉三分天下格局的情况下依旧能说出“夫人(那人,代指刘邦)深亲信我,我倍(背)之不祥,虽死不易’这番话语,并继续坚定支持刘邦的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扶苏待韩信之恩,难道还比不上刘邦待韩信之恩吗?
原历史上的韩信在天下鼎定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被诬告、被威胁、被夺爵、被提防、被戒备,韩信委屈的整日嚷嚷着要反,但韩信却至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