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喜!”
“奔赴咸阳的路上,萧吏掾多与诸位同僚共同学习,对本官、对诸位同僚都多有臂助。”
“如今萧吏掾高中明策科头名,本官以为诸位同僚亦不会逊色太多。”
“昔日吾等于沛县共商治政,日后吾等亦必当齐聚朝堂同议国事!”
短暂的低落如退潮一般消散,明苛重新振奋了起来。
诸位,萧何只是先行一步而已。
仕途漫漫,他日吾等必当顶峰再见!
“这位兄台可是沛县曹参?哈哈哈,可是让吾一顿好找,兄台得评为明策科第十,怎的还如此沉稳?”明苛:?
明苛刚说完豪言壮语,结果就见一群考生又把曹参也围了起来。
“曹兄竟也是出自沛县的大才,沛县果真是人杰地灵之宝地也,不知吾是否有幸往沛县一游?”“曹兄衣着怎能如此简朴?来来来,且先披上弟这件裘皮,再挂几块金饼做点缀,这才符合曹兄的气度嘛!”
曹参赶忙对着明苛满脸歉意的连连拱手,却依旧不能阻止明苛被人群挤走。
顾不上愈发凌乱的衣裳,也顾不上被撞疼的身体,明苛茫然的目光投向榜单,震惊到懵逼的喃喃:“明策科再吏试上评第十名一泗水郡沛县狱掾曹参!”
先有刘季为上卿,又有樊哙为将军,如今还有萧何得考评为上也就罢了。
曹参竞也名列前十?
本官治沛县近十年,但本官怎么不知道沛县竟还有如此之多的人杰?!
明苛的目光已经呆滞,表情木然,浑身上下有种灵魂出窍的抽离感,竟是已经心神巨震至无悲无喜,只是将视线继续向下扫去。
【明策科再吏试上评第五十一一一泗水郡沛县庶民王陵。】
【明策科再吏试上评第九十九一一泗水郡沛县材官周勃。】
偌大大秦,数十万人参加今年吏试,两万余人杀入决赛圈参加再吏试,其中能得上评者仅有百人。沛县以一县之地独占四人!
这就是人杰地灵!这就是文云鼎盛!
但,足足有四个人杀进了前百名,甚至就连周勃那个整日给人吹白事讨生活的周勃都能杀进前百名,凭什么就不能再多一个本官?
本官带着麾下官吏和县中考生前来咸阳城参加吏试,结果考完之后本官却可能成为官职最低的那个人了?
天底下哪有这么离谱的事啊!
人群嘈杂,欢庆悲哭之声不绝于耳。
明苛还不知自己此次吏试的成绩,却已和那些得知自己得了下评的考生们一样浑身脱力、委顿于地。但就在这时,一条粗壮的胳膊从侧边捞住了明苛的腋下,声音颇显担忧:“上官可无恙?!”“即便此番吏试考评为下,上官依旧是县令,切莫动了肝气啊!”
明苛抬头,便看见了夏侯婴那焦急担忧的目光。
莫名的,明苛安心了些许。
虽然沛县至少有四人考的比他更高,但他一定不会是沛县诸考生中考的最差的。
就如眼前这夏侯婴,就必然考不过明苛!!
有人垫底,那明苛至少不会太过尴尬。
重又提取些许力劲,明苛强笑道:“本官只是因见萧吏掾、曹狱掾尽得上评,欣喜若狂而已。”“本官尚不知本官此番吏试得评为何。”
夏侯婴赶忙道:“上官的考评才是大事,下官随上官一同来找。”
明苛脸上的笑容更轻松真挚了几分:“不必了,本官自己去找便是。”
“汝也去寻自己的名次吧,没准也能得一惊喜,让沛县父老同庆之!”
有萧何、曹参珠玉在前,明苛实在不想让夏侯婴知道他考了多少名。
夏侯婴理所当然的说:“下官不用寻,下官是明武科第二场倒数第五名落败的考生,理应能得上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策论的优劣还需要由皇帝或考官进行判断,但明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