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扈》是最适合用于封侯的乐歌。
因为这首乐歌乃是周天子宴请诸侯时由周天子即兴创作而成,本就寄托着周天子对诸侯们的美好期盼和教诲提点。
但却罕有君王皇帝取《桑扈》为材为臣子赐封号。
因为这首乐歌太大了!
能得《桑扈》赞者,不只要有资格成为诸侯的榜样,德行品格还要是君子中的君子,其本身还需要福寿无疆。
能征善战者众、奇谋善断者也不少、品格优良的人也不罕见,但君子中的君子、诸侯中的佼佼者、福星中的幸运星又能有几人?
在扶苏看来,杨端和就是这样的人。
为大秦征战数百场却未尝一败,虽然都没能得大捷但这并不是杨端和的错,而是秦王把他放在了他并不能胜任的位置。
年逾百岁还甘心给蒙恬做副将,一生中教导过不知多少名垂青史的大将,平生征战所得从不私藏,此不为君子乎?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医学相对发达的唐朝还是医疗水平飙升的两千年后,百岁老人能不尿在床上、饿了知道要吃饭都能得一声身体硬朗的赞叹。
杨端和却是在缺医少药的大秦以百余岁的高龄策马狂奔南征北战、承受从未经历过的匈奴苦寒干燥气候却无病无灾,更还冷静理智以两万残兵抗住了项梁、项羽、龙且等猛将长达二十天的狂攻。这已经不是福星中的幸运星那么简单了,这妥妥的是国之祥瑞!
群臣众将思虑一番后也尽皆笑而拱手:“臣附议!”
群臣众将完全不担心杨端和承受不住这个取自《桑扈》的封号。
杨端和都百余岁了,他还能搞什么幺蛾子?定然不会让世人觉得扶苏失察。
杨端和都百余岁了,就算是明天就被这个封号压死,那也是喜丧!
扶苏笑意盈盈的看向杨端和发问:“朕年少,不知可否为杨翁子换爵冠?”
这个时候的杨端和哪还顾得上被晚辈触碰头顶合不合礼?
八十余年夙愿终得满足、被皇帝亲自加侯爵爵冠的喜悦之情在杨端和的心底深处炸开,心脏不可控的砰砰乱跳。
若非杨端和身体素质强悍,换做寻常的百岁老人遭遇这等大喜,仅只是扶苏这一句话就能当场死过去!杨端和根本说不出话,只是泪流满面的连连点头。
愿意!
臣太愿意了!
扶苏见状笑容愈发温和,亲自从杨端和银白色的发丝之间抽出发簪,又从申屠嘉手中托盘上取来一顶双板鹖(hé)羽冠,整体样式与杨端和现在所戴爵冠相似,但鹖翎羽却明显比杨端和现在所戴爵冠上的鹖翎羽更长一大截,板上花纹也更加繁复尊崇。
将双板鹖羽冠戴在杨端和的发髻上,又用发簪将板冠和发髻固定牢固,扶苏退后一礼,面向杨端和拱手一礼:“朕,见过屏翰侯!”
群臣众将尽皆满脸笑容,拱手见礼:“见过/拜见屏翰侯!”
城墙之下,三十七万将士早已按耐不住,齐齐拱手欢呼:“拜见屏翰侯!”
听着城上城下盈天的拜见声,杨端和泪如雨下!
深深躬身,杨端和轰然拱手,情真意切的高呼:“臣纵横沙场八十余载,自以为资质平平,不敢言勇,只敢言老。”
“幸得陛下掘臣之才、知人善用,臣方才能尽展所长,斩获军功!”
“今臣终得封侯,纵是立毙当场,也是虽死无憾。”
“臣,拜谢陛下!”
“君以国士待臣,臣必国士报之!”
“臣唯愿终臣之寿,为陛下战死方休!”
杨端和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侯爵之位,这辈子已经满足了,杨端和此生已是无欲无求。以杨端和的年龄,就算是杨端和当场告老也没人能挑出半点毛病。
但杨端和却没想去享受侯爵的荣华富贵、安享晚年乐事。
他只想把自己这把